且让我分担你的忧愁(一)
20160925
今天早饭后,是君子兰班的晨诵时间,本来早上起床后有20分钟时间挺好的,但考虑到孩子们需要用这个时间复习或预习副科功课,所以就把早饭后的辅导定为晨诵时间。
从今天起,我们晨诵冰心的《繁星·春水》部分诗歌。《繁星·春水》里的诗歌基本上是四个主题:母爱、童真、自然、哲思,我就每一个主题各选了三首小诗,两周前已经将晨诵文本印发下去,有些孩子已经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读了一遍又一遍。
进入七年级,挥别童年,有了独立意识和对成长的渴望,理性思维开始逐步抬头,所以初中的晨诵既要注重浪漫又要注重思辨。而冰心的《繁星·春水》,诗歌短小,主题明确,语言清丽又带有五四时期的痕迹,我们欣赏,也对它表达的主题展开思辨。
早饭后进班,孩子们基本到齐,打开多媒体,播放四个女生的《心愿》,这是我们的晨诵音乐。点开PPT,师生开始分句朗读:
亲爱的同学们,
亲爱的老师,
晨起而诵,
晨起而诵,
让我们用声音唤醒诗歌,
让我们用声音唤醒诗歌,
让我们用诗歌唤醒生命,
让我们用诗歌唤醒生命,
一起迎接新新的一天!
一起迎接新新的一天!
上周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的时候,我们已经决定,将《荷叶·母亲》结尾的几句话作为开启黎明的诗,所以当PPT上出现这些文字,孩子们自然开始朗读起来——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第一部分是的主题是母爱。七年级的孩子啊,初次体验寄宿生活,独立面对学习与生活,对母爱的认识,恐怕也是比较复杂的——眼前的各种小困难,可能会让他想退缩到母亲的怀抱里,心理回到儿童期甚至幼儿期;但是对成长的渴望,又可能产生摆脱父母的想法。这两种想法,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交织着,徘徊着。
因此,想借助对母爱的诵读,让孩子们看到成长,正视内心深处对成长的渴望,对母爱以及对待母爱的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辨。
第一首诗是: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我先范读了一遍,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注意声音,想让他们用读诗的语言来读,而不是平平淡淡地读。诗的旁边,我放了两张图片,都是母亲怀抱婴儿,满脸幸福。
全班齐读,男女生分开朗读,前两个大组与后两个大组分开朗读。
等同学们沉浸于对母爱的回忆中,我出示了第一个问题:诗句中的“我”是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这个问题考验大家对语言的深度认知。
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要“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妈妈可以这样无私,
婴儿可以这样索求,
我们,现在,
还可以这样要求么?
孩子们用心思考着。摇摇头,。是啊,我们现在年龄最小的同学也12岁了,怎么能无视妈妈的忧愁,怎么还能沉酣在妈妈的怀里呢?那样的话,我们的心智也和跟得上年龄的脚步?所以——
母亲啊!
且让我分担你的忧愁,
而不是一味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初中生了,总要不断成长,成长的标志是什么呢?从认知上讲,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换位思考;从行为上说,能够为他人付出,而不是一味索要。
这张PPT,我配的图片是班里含同学的照片,含同学作为英语课代表领读单词和对话的很多孩子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PPT,我解释说,含同学家里最近比较忙,要搬家整理东西又忙着装修房子,含同学这个周末一如既往地忙,与爸妈一起收拾东西。不是要母亲“撇开你的忧愁”,而是与母亲分担忧愁。这就是成长啊,
最后再读《母亲啊》,语气中多了对成长的渴望,还有反思对母爱的看法。
距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时间,布置晨诵作业——对所诵读的诗歌加以改编。因为白天没找到时间来改编,所以就用这晨诵后的时间。
且让我分担你的忧愁,你的孩子一直在成长!
(瞌睡得总是打错字,明天继续。)
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