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灵,请善待之”,这是在小区的宣传栏里看到的。好奇问邻居(邻居是百事通,是小区居委会成员)怎么回事,邻居说,最进小区有人故意虐猫,把小动物整得很惨,有人打电话给物业,希望物业出面管一管。“有人”是什么人呢?邻居说有成年人,也有小孩子。紧接着邻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越说越愤怒,越说情绪越激动。显然,邻居也是位热爱小动物的人,经常投喂小区的流浪猫狗,甚至鸟儿。后来,似乎想到了什么,抓住我的手说,你不是学习心理学的吗?你怎么看这些人的变态、扭曲的心理与行为?我说,对他们的恶劣行为我也很生气,就如你所说,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本来生存环境、空间、机会就有限,人不仅不帮助他们,还要虐待他们,让人不可理解。不过,如果换位到他们的位置,或许从理论的角度可以接纳,比如“世界多元,各有道理”,他们这样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只是这个理由当前我们不得而知。然,不论这个“理由”如何充分都不能成为他们恣意虐待小动物的挡箭牌。邻居说,不管其行为背后的理由是什么,她都不接纳,因为他们没有人性。我说,不接纳很正常,因为你坚守的是人与自然(包括动物)和谐、共享宇宙资源,并为此在工作。回到家,再回顾刚刚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想法,不论是和我们一致的,还是相左的,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只有回到每个人行为的当下,以及了解其成长历程,或许就事论事可以暂时用一个标准去评判。有句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所以,在不清楚虐猫人为何要虐猫、是偶然的行为,还是一贯的,他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时,才能知道是否有心理问题,即是否心理变态、扭曲等。学习心理学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一件事、一个行为,不论自己是欣赏的,还是反对的,都能过先不去下结论,虽然也会有情绪,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甚至站队,但都能很快觉察、调整。关于虐待小动物这件事,我猜,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养宠物,各种各样的宠物,猫猫狗狗、花花草草、鸟儿鱼虫等。他们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是的宠物了,而是家庭中的一员,它们带给人们或家庭的快乐是无法衡量的,除了不会说话外,它们是人们高压、焦虑缓解神器。当忙碌了一天拖着疲累的身躯回家,如果打开门的一瞬间有一只或几只猫猫狗狗在迎接你,是不是一下子你的疲累就消失了,转而是多巴胺释放。然,如果推开门,房间空荡荡漆黑黑一片,你的疲累会怎样呢?加重还是加重呢?所以,与其说人们越来越爱小动物,倒不如说小动物成为人们的精神依赖,小动物带给人们的好处多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家庭氛围越来越良好、人们的焦虑、压力等各种负性情绪的清道夫。所以,善待小动物吧,它会给生活带来好运!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980天,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