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8 马素业
柳田邦男先生说,正是大人才应该读绘本。先生是经历过中年丧子之痛的,我想,他对生命有更宽和的见解。而他谈论的绘本,与生死有关,看来总是倍感沉重,这是另一个维度下的绘本。先生提到的绘本,实在想一一搜罗了来,细细品读才好。
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特征,可能是我们会讲故事。我们很可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放声大笑、找到知音、或者找到人生真谛……这样看来,喜欢故事这件事不分男女老少,而绘本应该是故事很好的一个现实媒介。几个美好的画面,寥寥数语,却道出人生朴实的真相。有时语言匮乏,长篇述说,也远远不及一个画面来得震撼来得细腻。画这种语言,对于人类来说,应该是一种共同的、没有边界感的语言吧。只是可能幼儿看到趣味,老年人却看到了落寞,但这不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么?所以先生说,人生应该三次看绘本,儿童时期,育儿时期,老年时期。这也是不同时期的我们对世间故事不同的解读。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绘本所做的,就是把这些故事,用美好而简洁的艺术方式记录下来,滋养我们的生命。
我的孩子已经到了想探知生死的年龄了。不同场景下,尽管他们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死了会怎么样?但是他们询问的语气却是不同的。我一直苦恼于怎么跟孩子好好探讨这个问题。直到我参加培训前开始接触绘本,才找到了本很好的书——《长大做个好爷爷》。它很平静、温暖地讲述了亲人死亡以及生命的终极关怀。当我跟我的孩子讲完这个故事,我看到他们温暖的笑意,而我却陷入了怀念自己奶奶的情感中,我跟他们讲了小时候跟奶奶生活的点滴,最后竟不禁泪目,我甚至讲起了在奶奶去世后多年,她还无数次来到我梦里,而我总是会问:您现在身体都好了吗?我现在很好,我很想让您看看我的孩子……当我讲完,大儿子竟然对我说:妈妈,这就是生命的传承吗?我使劲点了点头,再也说不出话来!
是的,这就是故事的力量,而绘本,便是故事美好的载体,值得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