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所有人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4月共啃第8天,阅读进度为《认知尺度》第七讲,请在今晚12点以前完成阅读并打卡。
导读问题:
1.作者认为科学对我们的助人行为有什么影响?
科学让我们知道人类的利他行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怎样利他才能做得更好
2.助人1.0模式有什么特点?
他们的助人是出于一种道德动机,并不是为了自己得到回报而去帮助别人,所以他们并不会去考虑“我帮了你,你会不会给我什么回报”,而只是看对方有没有什么需求,然后就去提供帮助,所以他们会无偏无倚地帮助所有人,包括陌生人。
3.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为什么喜欢帮助别人?
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一般认为人类之所以会进化出助人的心理,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亲缘选择,因为你的亲人跟你是共享一大部分基因,所以你帮助他们就是帮助自己的基因传播;第二是直接互惠,因为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零和游戏,而是1+1>2,你帮助了这个人,这个人将来再回报你,你们两个其实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因此也会受到进化的青睐;第三是间接互惠,就是说哪怕你帮助了这个人之后,他没有办法回报你,没有关系,只要他来到一个你俩共同身处的群体,在里面传播你的美名,那就可以了,以后这个群体的人都知道你是一个好人,都会来帮你,这就是间接互惠。
4.助人的成本和回报分别指的是什么?
成本是说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要付出时间、金钱,甚至有时候是生命受到威胁。回报是别人将来对你的帮助。
5.作者认为清华团队开发的助人APP为什么失败?
第一,这个助人平台是一个陌生人之间的互助平台,当我们在网上看到有陌生人求助的时候,其实我们帮助他的意愿是很弱的,我们更愿意帮助熟人。
第二,当一个陌生人求助,或者甚至当我们的求助被一个陌生人应答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不敢去回应或接受,因为我们不知道互联网的后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甚至一匹狼。
第三,因为互联网上都是陌生人,无论好名声还是坏名气,大家都不太在乎,所以就失去了持续的互助推动力。
️打卡可以是回答导读问题或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也可以上传笔记图片,但直接复制导读问题会被算作无效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