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磊落险峰行,玉璧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觳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调寄《少年游》
读完《天龙八部》已经有一周多时间了,同时也看了一些评点金庸武侠的文章。想让自己从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中淡出之后再留下冷静的感悟,于是,我今天才提起笔,为自己的又一次折服,又一次沉醉划上一个句号。
可是不知怎地,一提起笔,就觉得自己提的是一枝判官笔。就想到大理的朱丹臣,就想到“铁划银钩”的张翠山,不禁又进入了江湖。看来,金庸的江湖事无处不在的,他把江湖写进了读者的心中。
无奈,还是从文学作品本身写起罢。首先,这是一本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当然,这是高度浓缩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天龙八部》的主人公是有些争议的,由于影视作品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是萧峰。但主人公不是作品中最英雄主义的人物,不是作品中最令大家钦佩的人物,而是作品中的核心线索人物,全书中不难发现,他是段誉。环境呢,我想说是两宋之交的中国历史。金庸在地域上收罗了云南、河南、姑苏甚至东北,在民族上也囊括了汉、契丹、女真、鲜卑、南诏、吐蕃、党项。真可谓是风起云涌、纵横捭阖。金大侠对历史的操纵以及在医卜星相、书画琴音的建树又一次令我羡艳,令我惭愧。其中对江湖行当的体现也令人称妙:薛慕华的医术,是对郎中的描写;丁春秋的“邪法”是对彩戏师(俗称“变戏法的”)的刻画……情节的错综复杂、高潮迭起、现象环生,人物性格的鲜明多样、真实丰满也体现作者“古今第一侠笔”的胸中豪气和笔底功夫:萧峰的豪气冲天、段誉的痴情种子、慕容复的复国梦断、虚竹的呆傻憨厚、阿紫的乖戾放肆、四大恶人的种种罪行段正淳的风流成性与用情认真……就连星宿派弟子谄媚的话作者也百般雕琢,写得极尽无耻之能事。可以说金庸笔下是没有小人物和无关紧要的情节的。正合了佛语云:“一花一世界”。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每个事件都有其主观必然性,金大侠都用了心血和精力去浇灌了的,这一点值得现在的作家们去尊敬、去学习。
另外,金大侠安排机缘巧合的能力当真是举世无匹。从《射雕》的“黄和杨”到《天龙》的“平生最遗恨的事”,一桩桩机缘,一起起误解打造了一幕幕让人纠结却又不得不为之叫好的故事。窃以为,单凭这一点,“古今第一侠笔”当之无愧。
对作品本身的评价也就不故作高调了,显得有些做作。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如果看了《天龙》之后,大家会有自己的惊叹和赞许。对金庸的理解,还要去体味他每一部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窃以为,小说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形式,其对文化的运用、浓缩以及体现可以说是在字里行间的。这句话,可能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会反对,那时因为孩子们太容易过分关注情节和场景,好一点的关注语言风格和诗词歌赋,不免要影响学业;这句话肯能许多学者也会反对,那时因为都去读小说就没有人看一些所谓的学术文章了。不过,我还是要解释我的观点。能写出一部好的中文小说的人,首先他有过硬的写作功底,其次他对中国的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美食特色乃至五行八卦都必须有不浅的研究。最后,他对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内核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深刻的思考,并能深入浅出地把它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或者假借别的载体告知读者。试问,这样的作品不值得读难道《成功秘诀》、《厚黑学》一类的书值得读吗?
在这里,我说的是值得读,并不是应该去读或者马上要去读。前者是一个读不读的问题,后者则是何时读的问题。
金大侠在《天龙》一书正文的前面特意写了《释名》一篇短文,专门解释这个名词以及题目的寓意。“天龙八部”本是佛家用语。指的是在大乘佛说法时参与听法的八种或怪或神的八种生物。其中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因天众和龙众地位最为重要,所以叫“天龙八部”或者“八部天龙”。其实这个在《西游记》中也有体现:师徒四人受封时,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掌管八部天龙。这个名字象征了作品中的百态众生,他们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鲜活真实。不能用好坏来衡量:有道高僧竟也偷情遗种、盖世英雄竟是胡虏敌根、穷凶极恶却也救人脱险、无恶不作为保全爱人名声不惜生命,大明轮王贪念甚重最后却幡然醒悟。这就是人,诸多矛盾的统一体,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结合体。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八部天龙”。
扫地僧一出现,所有盖世英雄也要跪下听法,一切威力无穷的武功也都无济于事,任何罪业都归结为“贪痴嗔”三个字。这说明名望功利之于菩提众生是虚诞,仇杀复国之于修养身心是妄作。唯有心如净土,修为到了境界才是“立地成佛”。扫地僧并不是佛的代指,而是法抑或是道的代指。有道是:道法自然。众生的一切行为,一切我相人相皆出于自然,自然也要符合自然、归于自然。
那么,有没有什么脱身于自然、逍遥于物外呢?在金庸的江湖里,我想是有的。可以注意到,金庸的每一部书上都会有放荡不羁,洒脱归隐的角色:《倚天》中的“五散人”、《射雕》中的黄药师、《天龙》里的逍遥一派……。他们有的是本性使然,有的沧桑后的抉择。那么他们在现实中代表的是什么呢?如果说江湖代表自然,那么脱身于自然的就是情。这个情字,是小说永恒的主线。无论是友情、亲情或者是爱情,都是法之外的,凌驾于众生之上的东西。众生的花光心计是为情,众生的竞逐世俗是为情,众生参不透的还是请。可以说众生的“贪痴嗔”三字皆是为情。情是纯粹的:萧峰三兄弟的情、段誉与几位女子的情、甚至游坦之对阿紫的情、叶二娘与玄慈的情都是纯洁的,不过是众生眼中的“相”不同罢了。其实,《天龙》中,我还是赞许段誉的。他知道自己爱谁,一心一意的爱那个人,一生一世。又何必参透呢?凡我相人相,皆为虚妄,唯情一字,可伴终生。
本来还想联系自己的经历写一些感受的,不过情感写到这里浑然一体也就够了。也不非要附会一句诗来作结尾了,自然流露是真语,语到极致尽平常。
亦狂亦侠
于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