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青春放浪》

我幼小的心灵,像昆虫的触角一样轻轻地晃动着,第一次碰触和感知这个世界,就是从和阿叶姥姥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开始的。拉开大门,一脚踏出屋子,眼前便是全然不同的一个世界。冬天,刮着肆虐的寒风;夏天,能听见阵阵虫鸣。有时,天上挂着一轮明月;有时,又淅沥沥地下着雨。夜晚的景象真是千差万别。不远处的树林,有时会躁动着发出沙沙的声响,更多的时候则只是默默地矗立在无边的黑暗之中。

“疾患”一词,现在几乎不怎么用了,其实却是个用起来很方便的说法。牙齿痛就说“牙患”,耳朵痛就说“耳患”,长期卧病在床则说“久患”,而心中有事老是放不下,那便是“心患”。

对于季节的微妙变化,孩子的感觉是最敏锐的。小时候,夏天是真正的夏天,冬天也是真正的冬天,现在却再也体会不到了。春天和秋天也是如此。儿时真正的春天和真正的秋天,如今都去哪儿了呢?我小时候对花可以说毫无兴趣。梅花也好,樱花也罢,我从没觉得有多美。甚至眼前究竟开的是什么花,恐怕我也不曾分辨明白过。

上了小学之后我才发现,无论我是在校园里还是在田野上,只要是在类似的一个开阔的空间玩耍,一旦发觉夕阳西下,随着暮色越来越浓,内心的孤独感也会一刻比一刻更加强烈。

——过年了!新年快乐!原来,只有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是在一心一意、有声有色地度过属于他们的正月。

我到现在还害怕毛毛虫,小时候更是连碰也不敢碰,总觉得毛毛虫比蛇比癞蛤蟆都还要可怕。(晓评:me too)

念高中时,我虽是个理科生,却清楚自己并不适合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东西。我不仅不爱学习,也缺乏能够理解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

世间为人子者或多或少都一样。对于我的父亲,我也是一个严苛至极的批判者。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要求近乎完美。不仅是我,对所有孩子来说,父亲都必须是绝对完美的,这也许正是无数父与子的悲剧的根源。现在想来,我作为一个人,既继承了父亲和母亲二人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与此同时,又努力地想要塑造出与父母二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截然不同的另一个自己。为人子者,原来一直都在做着如此徒劳而可悲的努力。我的孩子也许也会像我对父亲一样对我做出同样的事情吧。

所谓的回报,也要看各人的运气。这个世上,贡献卓越却寂寂无名的人肯定不少。可是一个人如何度过这一生,与他的付出能不能有所回报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应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中去,人生的价值也许仅在于此。对于所谓的终生事业,现在的我正是这样理解的。

我既不会说漂亮话,附和、应答也极不自然。因为我自幼便离开家人,一直过着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生活,应酬交际压根与我无缘。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个不太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的人,所以每当有求于人时,往往在开口之前我就已经预测到了自己的失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