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原型
说说认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那个时候人的认知还处于混沌未分的初级阶段,以人的认知阶段来划分就还是个婴儿,并没有什么自我意识,只是盲目地听从宗教集体的安排,受制于强权和压迫。
在荣格看来,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精神产物通过遗传保留下来,形成了人类集体的无意识,而神话中的人物就形成了人潜意识中的原型,比如说女娲、盘古、狸精精、鬼之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个性。
启蒙与理性
启蒙运动带来了理性主义和自我意识,我们应该自由地探索这广阔的宇宙世界,拒绝宗教的压迫和束缚。
之前曾提到过理性的提高需要反思,因为在你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他们的束缚,就能够想象各种其他的可能性,于是可以突破传统社会带给你的东西,自发地去追求你的信仰。
于是上帝已死,人们有了一个信念,认为人的理性完全可以掌握世界的真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日心说、万有引力、工业革命等等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和生活,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但理性科学的单一发展也引发了人们的不满与怀疑,科学的本质是质疑,现在却逐渐变成一种信仰。科学只能说在不断地合理推测现实,但从来不能确定这就是客观的现实,真理是有条件的,但不绝对。
到底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完全取决于你是站在哪个位置看的。假定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个说法没毛病。再比如引力,牛顿认为引力是一种超距作用,爱因斯坦说引力并不是力,而是空间的弯曲。那你能说牛顿错了吗?只能说模型不同。
所以对于人来说,永远不可能理解客观世界。你的一切解释,都取决于你的视角,取决于你看到了多少,只不过是你主观的看法。
后现代与多元化
如果说进入思维内部去审视思维,会得到理性,那么进入理性内部去审视理性,结果会得到什么?结果就是视觉逻辑。
什么是视觉逻辑?如果说自我理性会提供各种各种可能的视角,那么视觉逻辑就是以世界为中心的视角把它们叠加为整体。
说起真善美,如果理性是求真,那么道德就是求善,艺术就是求美,我们不必一直求真,而忘记了善和美。
因此诞生了多元文化,在这里没有哪个立场是绝对正确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你可以赞同日心说,也可以赞同地心说,只要你能自圆其说。
就如同辩论比赛,双方就一个观点互相表达各自的看法,反对对方的立场,但输赢并不在于观点的正确与否,而在于辩论得是否漂亮,是否有说服力。
而对于那些看不懂的印象派,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的审美并不相同。
但是后现代性也有许多自我意识的问题,个人意识到了多种视角,但常常迷失其中。后现代主义者不再说没有最终的视角,而是说任何视角都不会比其他视角优越。
那么,双方产生分歧之后就以一句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你是不是能真心的从对方考虑,理解了每个人的不同?
语言与思维
语言能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多学一门语言其实也就多了解了一个思维方式。
但是语言作为和货币一样的想象共同体,并不真实存在。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文字并不能完全表达真正的含义,如同我用手指给你指月亮,你其实看不到真正的月亮,只是看到了我的手指,却误以为那是月亮。
希望透过语言文字去了解真正的意思,得意而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