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清照第一章第三节

诗书为伴

  打开外卖包装,李清照拿起手中的百脉泉,说道:“此酒是高梁小麦酒,老妇以前饮用的大多是黄酒和果酒。黄酒是宋朝主要的消费酒品,以谷物为原料酿制,黄酒的主要原料有稻米、黍米、玉米、小麦等,大都为纯手工酿制,香味醇厚、口感清冽。这种由农作物酿造成的酒多为黄色,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黄酒”。根据生产的季节和工艺,黄酒分为‘大酒’和‘小酒’。大酒是经过蒸煮的酒,秋季出售;小酒则未经蒸煮,直接压榨后装瓶,也称为‘清酒’或‘生酒’。

宋代果酒的产量和品种都大大增加,包括葡萄酒、黄柑酒、梨酒、荔枝酒、桔酒、石榴酒、椰子酒以及蜜酒等。果酒味道甘甜,特别适合女子饮用。这些果酒通过自然发酵酿制,成为宋代人日常饮品的一部分。 宋朝各地都有著名的地方名酒,如皇族家酒、东京名酒、三京名酒和四辅州名酒等。这些酒品在当时的诗词和文献中多有记载,反映了宋朝丰富的酿酒文化和地方特色。

宋朝奉议郎朱肱专门为酒著书立说,有《北山酒经》三卷传于后世,其中就记述了将葡萄和大米混在一起加工酿酒的技法。在宋朝以前,民间酿酒的工艺比较单一,大都局限于‘烧酒’,到了宋朝,‘蒸酒’一词才逐渐出现在各种史传典籍当中。这种方法酿出来的酒,酒精度数要比黄酒高得多。沈括的《梦溪笔谈》曾言:汉朝人最能喝的人,能喝一石酒而不乱。但是如果让他尝尝宋酒,哪怕是最淡薄的酒,可能四五斤就倒了,意思就是宋朝酒的度数要远远高于前朝。”

“如果喝那么多才会醉倒,那么宋朝酒的度数则近乎于啤酒。一会让您尝尝。在齐鲁大地,属青岛啤酒有名了。”我边回应,边打开网站又订了两瓶啤酒。

“宋代著名词人如北宋的苏轼、晏殊、黄庭坚、柳永,南宋的陆游、辛弃疾、范成大等,无一不是远近闻名的酒坛子。他们的很多诗词里面都是醉醺醺的。”我接着说道。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宋代】黄庭坚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老人小酌了一口百脉泉,我问她味道怎么样,她觉得酒劲很大,但是味道还是很醇厚香浓的,看来济南本地的酒从古到今一直没有改变。因为身体原因,我告诉她我不能喝酒。试想如果让我穿越到李清照那个年代,断不能喝酒写出诗来。

借着酒劲,老人稍稍吃了几口把子肉和青菜:“这个肉好像东坡肉,这道菜最早在江苏徐州由苏东坡所创制。当时他因谪居黄州,利用当地猪肉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发明了这种独特的烹饪方法。苏东坡在黄州时,曾戏作《食猪肉诗》,提到‘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句话描述了东坡肉的制作要点,即慢火细炖,少放水,等待肉质自然熟透。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里面记载了宋代饼店的制作工艺,包括油饼和胡饼等,这个饼没有吃过。”

“这个叫油旋儿,济南名吃,是一种漩涡状葱油小饼,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呈金黄色而得名。”我解释道。

我们边吃边聊,老人此时借着酒精的作用开始尽兴的畅谈起来。

因为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藏书丰富,这使得我从小就能接触到丰富的文献资源。具体来说,我的读书单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对儒家经典、史书、子书和集部书籍等等。除了这些还有诗经和唐诗,乐府诗集也会涉猎。

《诗经》是诗词的先声,是最纯美的诗,也是最接地气的诗。三千年前,先民们劳作、生活、歌唱、恋爱……有感而歌,于是有了《诗经》。其中有几篇老妇甚是喜欢。

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孔子曾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可能是最高的评价了吧。除了这篇,《子衿》里面的句子也是极美,尤其第一句。

子衿

诗经·国风·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蒹葭》描绘深秋河畔芦苇与白露,表达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小时读的是韵律,长大后读的是情怀。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三首唱起来朗朗上口,小时候因它的韵律而喜欢,长大了因它的寓意而动心。

除了《诗经》,还有朗朗上口的唐诗。喜欢李白的豁达、杜甫的细雨春风和白居易的真挚深刻。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醉歌,诗人借酒浇愁,抒发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见解。李白的酒后创作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创作这首作品的时候,已是晚年,得到严武和高适等人照顾,他终于在成都定居,虽然亦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忧思天下民众的作品,但是这段时间是他颠沛流离一生中最稳定安然的时期,所以连春天的雨都是喜悦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三年(787年)间,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习作,同时也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之作,真的是每一句都经典。 

“是啊,古人诗词的寓意真的是动人至极。或许,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束白玫瑰,一抹白月光,纯洁而美好,欢喜时,会想起她,悲伤时,也会想起她。我是在高中才接触到《诗经》,我们小时候读的大多是《论语》、南宋王应麟写的《三字经》、还有《百家姓》《唐诗三百首》,还有外国童话《小红帽》、《白雪公主》等作品。以前是诗词歌赋,现在是快乐童话,不可同日而语啊!”我接着说道。

“我也经常去书市闲逛,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书摊上卖书。顿时被一本名为《古金石考》的古书吸引,这本几乎失传的古籍让我着迷,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中午时分,母亲着急,见我还不回家,担心遇到坏人,从家一路小跑找到我,看我专注的状态,只能强颜欢笑。

还有一次,我两手托着一本《诗经》。读得已经忘记自己走到了哪里,竟没有看到脚下的路,再往前走两步,便要掉进家中的水井,幸好待女发现的及时,才把我拦了下来。”

老人讲到这里,嘴角浮起一丝微笑,岁月的痕迹在她苍白的脸上刻画的尤其深刻。那一幕神情好似回到往昔,单纯而美好,此时她举起酒杯,为童年美好而饮,为宜人的晚秋而饮,也为斑斓的人生而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书为伴 打开外卖包装,李清照拿起手中的百脉泉,说道:“此酒是高梁小麦酒,老妇以前饮用的大多是黄酒和果酒。黄酒是...
    心去疾阅读 102评论 0 4
  • 明水岁月 “现在是何时?”妇人问。 “公元2023年!”我说道。 “什么朝代?”她接着问。 “现在是个全新的时代,...
    心去疾阅读 96评论 0 2
  • 共赴春秋 等夏天,等秋天,等下个季节,要等到月亮变全你才会回到我身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心去疾阅读 240评论 -1 5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
    woing阅读 995评论 1 1
  • 凉薄清荷 :你好。 学习《诗经》注意: 《诗经》四始:《关雎》为《国风》之始。《小雅》之《鹿鸣》、《大雅》之《文王...
    彤同妈妈阅读 1,846评论 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