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疯
又是一个安静的冬日夜晚,万籁俱寂,喧嚣过的一切都暂时归于了寂寞,养精蓄锐,以待明天再次升起的太阳。
昼短夜长当然是冬天的主旋律,那调皮的日头爷,刚刚东升,只一个恍惚,便掉到了西山的那边,转眼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了。
再过半个多月,就是公公去世一百天的祭日了,按照当地的习俗,那天子女们要到墓地扫墓拜祭,就像那几个七一样的程序。这是我们作为儿女分内之事,所以早就跟老公商量好了,会提前去婆婆家,于姐姐们会和,买好贡品和烧纸,做好各种准备的。真快呀,公公离开我们都这么长时间了。可每次回去总感觉老人并没有离去,还每天在房间里慢慢悠悠溜达。三个多月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公生命的信息会越来越淡,谁都明白,这一世的缘分终归会画上句号。
这么多年也曾经历过许多人的离世,无论是同事、朋友,也只是一时的伤心与感慨,那感觉很快就会成为过去,然后该干嘛干嘛,一切照旧。唯独面对亲人的离逝,除了难以言说的伤心,怀念,还有更加深刻的灵魂触动,和无可奈何的伤感。他让人明白,所有的陪伴都是暂时的,无论多么健康,多么风光,都有不得不谢幕的那一天,生命的无常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没有例外。天大的热闹都会过去,留下来的只有躲不开的孤独与凄凉。死亡真是最好的老师,他能让人思考很多平时忽略的,或者不愿面对的命题,能让一个普通人在对生命的思考中,瞬间成为善于思考的哲人。
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悄然而去时,我们想的更多的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其实那未来会来的很快。就像我公公,当年我嫁给老公时,公公婆婆的年龄比我现在也大不了几岁,几十年转瞬即逝,岁月沧桑了曾经的容颜与健康,也顺理成章的结束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所走的路,就是我们要经历的未来。每每想到这些,瞬间都会六神无主般的恐惧爆棚,不能改变的事实,不知我们能否坦然以对,活出想要有的尊严。肉体终归消散,linghun应当不朽!灵魂……通过公公的离世,更加坚定了我对linghun存在的信心,是的,人必须有linghun,他是我们生生世世依祜。我发现,这样的坚信消解了我太多的恐惧。
随着时光的消逝,父辈那一代人都已经老的老,病的病。他们为我们为这一代人做了太多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宠爱,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我。生老病死谁都躲不过,再亲的人也有不得不面对的那一天,而我能做的就是用我的陪伴,给他们带去温暖与快乐,其实,对于子女他们本来索取的就不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提醒,在能做的时候尽量去做,免得留下遗憾和悔恨。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想到了就去做。
忙完了公公的事,又去看望了半身不遂的父亲,休息了几天后,便开车回了北京姑姑家。我从小几乎是在姑姑家长大的,在我的生命中,姑姑始终替代着母亲的位置。虽然最近几年回家的少了许多,但只要有时间,我总会回去住上几天,跟表弟、妹们热闹热闹。半年不见,姑父、姑姑都老多了,毕竟八十岁的人了,各种慢性病也开始出现,但精神强大的姑姑,说起话来依然中气十足,总习惯性的把我当个不懂事的孩子般呵护。前天他俩特意陪着我逛了逛“运河博物馆”还有那个豪华的书店,到底是首都副中心,那架势确实气势磅礴、非同一般。能够陪我转悠那么长时间,看来老人家的身体还不错。后来姑姑、姑父还有表妹一家,陪我回了趟老家。比我大一轮的老叔和老婶也衰老了不少,真不忍心让他们在厨房里再为我们忙活饭菜的事了。家乡的饭菜特别香,绝对是香到脑子里去的那种,连着盛了三次饭都没解馋。故乡的怀抱总是让我如此任性。
每个远离故土的人都会思乡,都会牵挂故乡的亲人,“故土难离”“亲情无价”“血浓于水”……年龄越大体会越深。慢慢的居然活出了一种生命的厚重感来。但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超脱这种感觉,轻松、坦然的面对所有的一切。人生如幻,除了真心,真情,其实什么都如幻,因为宇宙真理就是“空”,如流水一般变化着,不会有丝毫的停留。真希望有一天能够彻悟这些真理,然后轻轻的放下,没有一丝一毫的执著。
不知不觉夜色又深了一层,就此收笔吧。
愿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