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白话诠释: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了之后名声没有被人称赞。”
孔子说,“君子,向内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向外要求别人。”
孔子说,“君子矜持庄重不与人争论,和别人融入群体却不和别人结党营私。”
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说了什么话就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有点小瑕疵,)就不听他的话。”
切己体察:海伦凯勒说,我们每一天都应该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活,这样生命才能活出意义。这里凯伦凯勒的意思和孔子第1句话的意思非常的相近。如果我们死了之后,还没有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那就太遗憾了。所以呀!抓紧现在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务实而非务虚地做点什么吧。
第2句说的和《论语·卫灵公》06篇中的最后一句是相同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讲法叫做归因错误。当别人犯错了,我们总是会归因于他个人的特质,而当他成功了我们总是归因于环境;恰恰相反,当自己犯错了我们总是归因于环境,而当自己成功了我们总归因于个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是自己错的时候,能够从自己身上找毛病(归因于个人),别人成功的时候要看到他的闪光点并且学习,这样我们才能进步。
第3句话给我们介绍了君子的另外一面,君子是不是不同流合污呢?这里有非常巧妙的做法。社会是很复杂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如果我们对别人要求太严格,那么我会发现没有一个地方能容得下自己。不和别人争论的原因是,我们相信即便我们观点不同,但是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有点类似于我在企业大学讲授的沟通课程当中,提到的“买卖不成仁义在”。我也会参与大家的讨论,但我不会八卦,也不会多嘴多舌,更不会和三五人结成一个小群体,因为这样等于放弃了君子洁身自好的特点。
第4句说的是,君子对于别人的看法。不以言举人说的意思是,不仅要看这个人说什么,还要看这个人怎么做。能说会道的人很多,但是行动能够匹配上的却很少。如果这个人犯了错误,是不是我就一棒子把他打死,从此不闻不问了呢?也不是!他犯了错误可能是别的方面的错误,但是他的话我也可以听,最后由我自己来筛选,是否采纳他的意见。这对于做管理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下属因为之前犯了一些错误,我们就有主观性的偏见,那么对他是不公平的。
文言拾遗:君子矜而不争--“矜”指的是慎重;拘谨:~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