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孔乙己并不是一个反面角色。我们要知道的是,孔乙己也不单单是他一个人,而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言人。他读过几年书,却没有中举,无法谋得一官半职,又因为自身的“惰性”而无法谋生,被逼无奈只能去偷。(这也只是听说,并没有亲眼所见)孔乙己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知道他姓孔,便给他起了个半懂不懂的绰号。
他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站在外面喝酒的人。他的身份认同十分矛盾。他读过书、有文化、精神世界丰富(尽管仍被质疑,但是在与“我”的对话中已然证实他识字)却无生计,物质上极度贫穷,沦为乞丐一般的人物。“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从“我”对孔乙己的想法中就可以看出孔乙己的社会地位。
尽管生活艰难,孔乙己却十分要面子,而且经常来咸亨酒店喝酒、吃茴香豆,保持着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不知他是否能吃得饱饭)每次付现钱的时候,别人都说他又去偷了,他总会反驳别人,并不承认。
不过,我注意到了三个小细节,关于孔乙己偷了什么东西。
一、他偷了何家的书。何以窃书?书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偷来做什么?想必他不会傻到去偷那种又重又不值钱的东西,那是不值得犯险的。
二、他偷了别人委托抄书的书籍和笔墨纸砚。他写得一手好字,可以替人抄书换些饭吃,最后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起丢了,这又是为何?
三、他偷到丁举人家里,后被打断了腿。丁举人这个身份引起了我的注意。院试之后考中为秀才,乡试之后为举人,成为举人那也是极其难得的。那么丁举人也是个读书人,不过他好歹有个一官半职,肯定与孔乙己这样的落魄书生不同。那他家里有什么东西值得孔乙己偷呢?我猜也是书吧。可见孔乙己是一个十分爱读书的读书人。
既然如此,为什么孔乙己又没有考上秀才呢?是学识不够?还是什么别的?
也许只是因为孔乙己没有钱财贿赂考官才会落选,家中也没有有权势的人作为后台支撑。说到家人,孔乙己的家人在哪里?文中并没有提到,他的家人从来没有出现过。难道说他并没有家人?那他是怎么长这么大的呢?又是如何去读书的?如果说他有家人,为何家人都不管他?又为什么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我们只能猜测。
而作者采用“我”这样一个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来描述孔乙己,极为有限的视野,对他知之甚少,且都带有强烈的个人主偏见,“有色眼镜”是很重的。而这样一个“我”又只是整个环境的一个代表,整个圈子的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都差不多,连孩子们也只是来看热闹,把他当个笑话看。孩子何以也如此看待孔乙己呢?恐怕正如《狂人日记》所言,“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极为有限的视角、道听途说来的故事,令我不禁思考:“真正的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他的真实姓名究竟叫什么?他是鲁镇的人么?”等的一系列问题。也在思考这篇文本中的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怎样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