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题记: 古有训蛇人,与蛇神盟约。生,人为主,蛇为仆,听其命,保其安。死,投来生,转二世,甘为饵食,以供蛇享。
久,人心贪,悔誓言。捕蛇而食,企灭其族。蛇神怒,作法以惑其心,生时为食,死入忘川。训蛇人惧,以雄黄涂身,逃隐于世,不为外道。
——邱氏《子虚说》
张氏三兄弟和我同辈,却为人霸道,经常欺负他人。我们这一群也就尽量远离,不惹为妙。
张氏三兄弟胆大是出了名的,玩蛇就是其一。
上文提到的那一片禁地却是他们经常光顾的狩猎玩耍场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手拿一条蛇在小区内闲庭信步,惊得众人纷纷闪远,保持距离。等他们玩的腻了,就会把我们喝到身边进行表演。我们这一群心怒却不敢说话,只能乖乖凑过去。最关键的一点是:其实我们都喜欢看表演。毕竟,好奇是天性。
有部电影叫《好奇害死猫》,透彻诠释了好奇会带给人的后果。当然,我们的好奇没那么严重和血腥,也就没有什么后果可言。
他们等人多了起来,就开始表演。和常见的耍猴不一样,耍猴是要训练,在主人指挥下给你作个揖,拍个掌,或是滚个铁环骑个单车。他们耍蛇也不像古印度耍蛇人吹个笛子让蛇舞蹈,而是充满了野蛮,甚至血腥。
他们一只手会把蛇的脖颈(后知是蛇的三寸)紧紧捏住,仿佛要把它掐死似的。另一只手会掰开蛇的嘴巴,让我们看看它的两颗尖牙。
然后往它们嘴里塞石子,用小木棍儿捅下去。看着它们不停扭动盘起的身体,我觉得有些难过。那是一种多大的折磨啊。
原谅小孩子的好奇与无知,人之初性本善,可往往恶的一面也就随之而来。在人幼的时候,善恶是没有那么分明的,他会分你糖吃,也会抢你糖吃。善恶其实半斤八两,只是处于萌芽,小善小恶兴不起风浪罢了。等人慢慢长大,随着环境与经历的不同,人思想中的善与恶开始有了比重的变化。大善大恶,同始殊途的结果。
外话说多了,打住。
由于石子的重量,蛇已动弹不得,垂直着身子,一动不动,只有红红的蛇信子不停伸缩以示活着。
蛇信子,本是用于探知物体与环境温度的工具。让一般人看来,那种血红的Y形却是最让人害怕的地方。张氏人就会将几乎不动的蛇身平放路边,拿出小刀,待信子伸出的一刻,将它一点点切去。其实此时已看不出蛇是死着还是活着,也就没了玩头。张氏三兄弟拎起蛇身,兴奋着边叫着回家熬汤边驱散众人,向家走去。
看到个笑话:两人桥头看鱼,一人说:鱼之乐也。
另一人问: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那人速度跳下了河中,扑腾起来,答到:我就是鱼,你看,我多快乐。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
反之,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蛇的痛苦,只因他们没有亲身体会过。所以蛇的悲剧仍在重演着。
有一天午后,我出去溜达。在人群聚集地段,我看到了张氏三兄弟,他们被很多人围着,好像又在表演什么。好奇心的驱使,我也凑了过去,这一看,至今难忘。
地上有个很大的麻袋,看着他们的表演,我知道,麻袋里不停蠕动的东西是一条条的蛇,挣扎着,却找不到出口。
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介绍过青蛙的经历。现在却是它的天敌——蛇的遭遇。无论自然界的捕食者还是被捕食着,最终也都逃不掉人的厉害,在人的眼中,它们很平等,那就是食物。
张氏其一从麻袋中拿出一条蛇,提着它的尾巴竖起来。蛇一开始还可以挣扎着蜷起来,可慢慢的就力不从心,耷拉下来,任其摆布。
张氏拿着一把小刀把蛇的尾巴划出一个口子,本来放弃抵抗的蛇由于疼痛重又挣扎起来,可是没有用,只能成为活宰的羔羊。张氏用力撕开那个口子,伴着呲呲的轻响,张氏慢慢的把蛇皮往下撕。除了皮的蛇,光溜溜的白肉展现眼前,内脏亦隐约可见。
然后张氏找准心脏跳动的位置,一刀下去,将心脏挖出,随手扔在了地上。一直挣扎的蛇此时没了动静,死亡。
最后看完张氏把蛇剖腹清理,然后取出蛇胆张嘴吃了下去。手接着又伸向了麻袋……
我实在没了再去看一遍杀蛇过程的勇气,转头钻出了人群。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地上有一个小东西还在坚强的跳动,那是一颗被遗弃的心脏,却也是一颗死也不服输的心脏。
很久以后,我再也没看到过张氏三兄弟。听人说他们全家已经搬走了,也有人说他们家出了事,至于是什么事,没有人说的出来。
那天的晚上,我辗转难眠,那颗跳动的心脏始终出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
因果,往往像一部悬疑电影,由“果”才能看清“因”。
无心种因缘,
得果苦与甜。
恨不能当年,
因果重新看。
却道命里定,
悲秋只怨天。
珍惜易与难,
几人得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