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胆怯,退缩,怯生生的说“我不行”时......
老师跟你沟通,说孩子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你问孩子是不是不会,孩子说“我不敢,我害怕......”;班级组织演讲比赛,看到前边吧小朋友表现很好,他害怕自己忘词,出丑,放弃了比赛;轮滑课,孩子老是摔跤,非常泄气“太难了,我肯定学不会...”
“你这个孩子,胆子这么小怎么行,以后还能成什么大事儿”;"你这个孩子,真没用,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严厉批评指责只会让孩子更不自信、更自卑、会破坏他的自我价值感,会让他越来越胆怯越来越逃避,请STOP!
“没关系,别害怕,失败也不要紧,参与才是重要的,我们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相信你肯定能行,我们都在给你加油......”、“可不能这么轻易就放弃,我们要迎难而上,失败不可耻,逃避才可耻,你肯定能行的,在我们眼里你是最棒的......”,空洞的说教和鼓励并不能使孩子获得克服恐惧的力量和勇气,反而会让他感到更大的压力,请ABANDON!
“实在不敢就算了”、“随你便吧”、“你可自己想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我们尊重你的选择”......轻易答应孩子,或者直接交给他自己做决定,只能让孩子学会轻易放弃,请尽量避免这样做。
其实在困难或挑战面前,想要退缩、放弃,是人之常情,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并且这是一个人谨慎、不鲁莽、考虑后果的表现。孩子年龄小,经验少,他更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且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是胆子小一些。所以在这些时刻,他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
——
“看上去确实不简单呢!”,“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共情他的感受,回应他的情绪,表达接纳和理解。
“妈妈陪着你先休息一会儿,先不着急做决定,让我们再好好想一想。”,“你不要害怕会失败,事情有成功,也就有失败,战胜困难、勇于挑战的过程更可贵”......拥抱他,带他到其他的地方待一会儿,给他时间,让他能够平复安顿自己,让他可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当孩子发现不坚强、会害怕、想放弃的自己也能被接纳、被鼓励,依旧被爱着时,他会拥有更多的勇气和自信去面对挫折和挑战。
如果孩子做出新的决定,选择勇敢的面对挑战时——“你这么勇敢,你选择了面对挑战,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孩子挑战成功了。拥抱他,“看,是这样吧,我们只有勇敢的迎接挑战就有可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孩子失败了,依旧要拥抱他,“暂时没有成功也没有关系,起码我们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敢于克服困难也是很棒的”。
如果孩子依旧选择了放弃,他可能暂时还缺乏战胜困难的力量。平静的带他离开,在以后陪伴他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关注他勇敢的时候、坚持的时候,及时的鼓励他,在他失败的时候理解接纳他,相信他终有一天会拥有战胜自我的力量。
孩子畏惧困难,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之后的批评和指责,才不敢挑战。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面对困难,做不好也没有关系,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才是重要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别怕,结果不重要,参与的过程最重要,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的勇气最值得褒奖,关注和赞赏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坚持等品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