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超市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我依然还是喜欢农村的大集。
农村每天都有大集,只是地点不同。可以方便周边的人们置办一些生活必需品。
清晨七点左右,商贩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有的开着大卡车,长长的后斗装满了大白菜,山药等蔬菜,有的开着箱式小货车,卖衣服鞋子,还有的开着三轮摩托卖水果的,或是电动车,卖点针头线脑鞋垫儿。
住在附近的大爷大妈们拿来自家种的南瓜扁豆出来售卖,都是绿色食品,没有农药,因为自己也吃不完,出来看看光景儿解闷儿。
各种推销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卖肉的,卖桃儿的,卖杂货的,交织在一起,人声鼎沸。“桃子十块钱五斤,西甜西甜,不甜不要钱”,“两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两块钱你买不了上当,全场都两块,统统都两块”,“得利斯肉今天搞特价,火腿十元两根,带肉棒骨九块九”。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卖老鼠药的,声称这个老鼠药是老好使换了,只要吃了一丁点儿就把老鼠它媳妇儿,老鼠它爹爹,老鼠它姐夫郎舅都交代了。还有一回碰到老板黄鹤跟着小姨子跑了甩卖皮货的。甚是热闹。
集市的一角炊烟袅袅,大多是拉面的摊位,很多商贩来得早没吃早餐,也有很多人赶集的人特意不吃早餐,只为来集上吃碗拉面。
长方形的桌子上面摆放着辣椒油,醋等调味品,周围放几个马扎儿,坐在那里等着即可。面团儿被拉面师傅不断抻拉,在案板上摔的啪啪作响,面丝儿听话的上下翻飞。所以我们也叫“摔面”。拉到粗细合适,两头一拽,把面条扔进滚开的水里,翻滚几下,再捞出来在冷水里过凉,浇上一勺有鼓囊囊的扇贝肉的海鲜卤,或者泼上排骨清汤,撒点葱花香菜末,赏心悦目。剥一个茶蛋,盛一碟咸菜丝儿,浇点儿醋,清脆爽口,有的人奢侈一把,喊一声“加五块钱剔骨肉”,老板应一句“好嘞”,吃的油光嘴亮心满意足。
吃惯了拉面还可以去喝碗羊汤。天凉了,为了保暖老板在摊位三面围上一圈篷布挡风御寒。师傅熟练的把羊肉羊肝还有羊血切的大小适中,上秤盘子里一过,倒进碗里撒上葱花,锅里几块羊骨,热气腾腾的煮着老汤,舀上一勺儿,添点味精,咸盐,胡椒粉等作料,用调羹搅拌几下,再来两个油滋滋的大面鱼儿,吃的饱饱暖暖的,汤喝完了,碗底儿还剩几片肉,只需吆喝一声“老板,给咱加点汤儿”,老板应声舀上一大勺白白的热汤给添上。遇到大风天气,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儿翩翩起舞,刮的砂石飞扬睁不开眼,灰尘落在锅里碗里居然就着喝了,吃的津津有味儿,也没觉得不卫生。
现已是深秋,葡萄苹果都采摘完毕,农民们劳作了一年,收获满满。生活很富足,也闲下来了,赶集的人就多起来。遇到朋友熟人,驻足聊天,谈谈今年彼此的庄稼收入如何,问问他家孩子结婚与否。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手提肩扛的满载而归,做一桌子菜,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尽享天伦,这就是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