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先后推行一系列关乎民生的重大改革。医疗制度改革,让我们失去了公费医疗的优越;教育制度改革,子女读高中、大学,将要付出高额学费;现在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以前的公分住房,现在必须要掏高价买下来。
改革是趋势,不敢妄议。但在一直是低工资收入的基础上,让我们猛然做出这么大的付出,实在是亚历(压力)山大了。虽然有人把这比作新的“三座大山”,但我还是不随意附和的好。
十八
妻妹小兰今天到家里来,诉说自己下岗了。
小兰所在的红光服装厂,由于很难接到生产订单,经营走到了瓶颈,已经是入不敷出,
因此便走了“减人增效”的“捷径”,小兰不幸“中枪”。 真是苦了“小兰们”。
十九
企业改革如泄闸之水,势不可阻挡。一时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公司化治理、企业产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国有企业向民营化转制等声浪,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其实说白了,就是政府要甩包袱,不让企业在怀抱里取暖了。
市里有几个企业先行了一步,由此,衍生了一大批下岗工人。我们厂的职工们每天也是揪着心过日子,生怕哪一天下岗噩运临头。
二十
最近老有风传,广东一家私企老板正与政府部门就收购我们企业的事宜进行磋商,搞得职工们心神不宁。虽然厂长、书记多次在会议上“辟谣”,但职工们宁可相信“无风不起浪”。
喊了几年的“狼来了”,但愿这次还是空喊吧!
二十一
“狼” 真的来了。
市政府与广东的这家私企老板已就我们厂整体出售事宜达成协议。(录者批注:厂长、书记 的“辟谣”纯属“此地无银” 的伎俩。)
听说本市有家国有大企业原本动议收购我们厂,出价远远高于广东私企老板,但是,政府却生生把厂子廉价卖给了后者。何故?鬼才知道!有人解释说有两个原因,其一,卖给前者仍属于国有企业,似乎有改制不彻底之嫌。其二,卖给后者有引入外资之功。我认为,这纯属一派胡言!
二十二
早起晨练,看到厂大门口有人围观,挤进去一看,是一张《卖身契约》。如下:
兹有仆人(政府官员)出售主人(工人),单价:每一年工龄500元,一经售出,即时解除双方主仆关系。云云。
看了这张恶作剧式的启示,心里还真是感到有些酸酸的。
国家历来宣称,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既然如此,仆人咋就能将主人像商品一样卖了呢?更让人费解的是,主人身价咋就这么低贱?试问:尊贵的仆人们,每一年工龄增加十倍价格把你们卖了,你们能接受吗?你们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再去决策呢?(录者批注:敢问决策的“肉食者”们,一年工龄500元的售价是怎么核算出来的?一个辛苦工作了几十年的国家主人,岂能一、两万元就给轻易甩卖了呢?如此,倒不如一条藏獒能卖出银子来呢,工人果真贱民乎?)
二十三
职工们就一些关切自身利益的问题向政府提出一些条件,官员几乎是予以全盘否决。于是,职工们先是停工抗议、继而又去政府请愿,无果,今天许多职工只好到街头静坐示威,但终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女工们如何能架得住防暴警察们的“特色劝退”?在把几个被视作“带头闹事者”带走之后,风波被荡平了。
二十四
今天是我们厂职工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了。会议是由市总工会派员主持,在市改制工作组成员严格监督的状态下召开的(会场外尚有警察游动)。强权与弱民较量,恐吓与诱骗结盟,终于,会议“圆满结束”,政府官员们得到了所要的效果。
二十五
广东翔飞纺织集团公司接收大员已进驻到我们厂,今天贴出了一张“通告”,将我们厂更名为:翔飞纺织集团公司H市新亚纺织厂,并要求职工回家等候十日后的复工通知。
二十六
难熬的十天总算熬过去了,可是,盼来的却是失业的噩耗。(幸好小芳被聘用了,不然以后家里真要“无米下锅”了。)私企老板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生产、赚钱,所以,原来企业里的一些非生产科室人员,以及那些年长、病弱的职工,多被作为“杂碎”惨遭遗弃。
心里感到非常憋屈,我,一个具有正式国家干部身份的科级干部、一名中共党员,竟然坠落成了下岗职工。堪为可悲,可笑!但转念又一想,也是天塌压大家。拥有正县级级别的厂党委书记,和享有副县级待遇的厂工会主席,不是也与吾辈“同此凉热”了吗?套用一句电影台词聊以自慰:“此战失利非吾辈无能,乃是对手太狡猾”——阿Q精神胜利法。
二十七
在家蜗居多日,终是不甘心在家吃闲饭,于是便四处寻着想找个活儿干,一番游动,四处碰壁。一看到年龄,人家就跟我“狗得拜”。唉,五十刚出头,怎么就说老了?招聘干啥的都有,还就没有招聘当“大爷”的。
罢了,死心塌地做“家庭妇男”吧。
二十八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段子,大意是评介出生于五、六十年代人的生存际遇,说得非常客观。在我们应该上学读书的年龄,遇上了“文革”,成了失学的一代;到了青春似火的年岁,又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到农村“滚了一身泥巴”;好不容易返城有了稳定的工作,本可安然度日了,可接踵而至的却是“生育一胎化”、“住房商品化”、“废除公费医疗”、“子女就学高额收费”等多股强风冲击;人过中年以后,更是面临失业下岗的威胁;现在,国家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是每个人都可以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黄金岁月。然而,对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一切都来得稍晚了一些,因为我们已经或正将老去。
我们似乎成了边缘人,是多灾多难的一代,但更是坚强的一代!因为我们并没有被打垮,我们始终笑对生活。
尾 记
W君的日记就抄录这些吧。
与W君的六大本日记相比,我所摘录的这些,只能算是挂一漏万了。虽然如此,但经
过我“技术性的选择”,(还恰当地做了一些批注)并巧妙的将它们穿成了串儿。这“串儿”影印出了时代的“胎记,”也拉扯出了W君的成长历程。
我认为,W君的曲折经历绝不仅仅是个案,它折射出了我们国家那段不平常的发展轨迹,是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这一群体的缩影。
正如所抄录的最后一篇日记中W君所说的一样,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虽然“生不逢时”,但是,他们却依然坚强前行。他们以宽容的心态释怀命运的不公,以灿烂的笑容面对多彩的生活。
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群体,更是一个值得敬重的群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