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 19130
今天你焦虑了吗?为什么我的孩子还不会走,为什么我的孩子还不会跑,为什么我的孩子还不会讲话,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爱看书而我的孩子却不爱。
孩子怎样在书的世界中找到乐趣
书中反复强调,读书与亲子关系的重要行。讲了父母给孩子读书的不可替代性,就像今天很多不错的公众号**爸给孩子读书,**妈给孩子读书等等,也许他们讲的的确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但是讲的再精彩都替代不了父母与孩子的共读。书中强调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最好是由父母引读,而不是孩子自己看,因为他们自己看的过程往往是读字而忽略了图画所表达的深意。同时作者倡导父母可以握着孩子的手来念书。这些温情的时刻一定会让孩子记忆犹新。同时,在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中,这一定是享受的过程,如果父母为了让孩子拼读书量,让孩子把读书当成了一种负担的时候,读书就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成了一种折磨
言传身教的影响
作者强调,在不断肯定共读重要性的同时,父母的读书习惯会深深的影响孩子的读书习惯,正所谓言传身教,我们总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多读书,自己却喜欢玩手机不读书,我们又怎能给孩子树榜样呢?同时,作者强调,孩子之所以更愿意被一些垃圾书和电子屏幕吸引的原因是,那是因为那些东西在看的过程中基本是不需要思考的,而看图画却不同,往往只有反复读和用心的挖掘你才能发现作者的寓意和整个事件的本质。这本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行为,是不断想象的过程。所以,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更像是领路人,帮孩子打开绘本世界的钥匙,当孩子真的发现绘本的魔力的时候,自然会抛弃那些“垃圾书”,回归到绘本的世界里。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自己要提前把绘本的深意吃透了,理解了才能帮孩子去解读。
放下你的焦虑,读书不能太功利
今天的父母,我们总是喜欢比较。当然我自己也不例外。我们总是盯着孩子长大,总觉得他怎么这个也发展的慢,那个也发展的不好,很容易进入到越比较越焦虑,越焦虑越比较的死循环。就像我总是埋怨,娃为什么总是要求一本书反复的讲,反复的讲,我就总是想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把“该读”的书读完呢?我们也许习惯于给自己定目标,所以也希望孩子的发展也在自己的既定目标中。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诉求,难道孩子反复要求读一本书就不是读书吗?孩子在每一遍共读的过程中发现和关注的点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一定要用量来衡量读书的质呢?所以不管是读书还是育儿,先放下你的焦虑才能更好的前行,孩子才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获得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