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peace
其实这章讲的比较复杂。很明显康永哥看过很多书,但是康永哥没有像硬科学的书那样注明出处。不过这样的结果就是杂糅成自己独特风格——温柔,特别有温度,也特别接地气而不需要什么特别概念。
这篇文章让我耳目一新的是提出了一个空间的概念。以我自己为例,我新住的房子我不想任何人知道,只能是自己亲密的人。为什么我会强烈的需要这样的感觉?以前我有过吗?这对我有什么影响?这似乎是完整的全新的领域。
“要开始面对自己的感觉的第一步:练习关门”,此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心若开启,开心自来;心若关起,关心无用”。《Why buddhism is true》里作者讲了冥想,而这就是自己与自己相处的过程,内观,也就是观自己。观的结果就是观自在,大概意思就是逻辑自洽。这并不是简单的自己跟自己和解,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结果。信息爆炸的今天,信仰是那么脆弱。那如何取得内心的平静呢?
“我们的心灵不是通道,任由各种信息与感觉穿过来又穿过去。关上门,空间才会出现,这是安放重要记忆与感情的地方。”这是一种抽象的空间概念。与当今信息爆炸的环境相比,复杂问题,可能是更为棘手。人生总会遇到问题,当经济处于2%的发展速度的时候,可能是温和的。可是过去几十年以来经济超过8%是随随便便的事情。社会剧烈变革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超级复杂问题。于我们个人而言,古老的智慧有适用的地方,很显然,也有不适用的。
回到我的房子那里,我为什么那么在乎我所在的那个空间。答案可能是很遗憾的,因为从小,我就在跟随父母搬家。虽然在千禧年家里买了商品房,结果还是被卖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是父亲的暴躁,也让我没有了家的感觉。我是这么在乎我的第一个小房子,而我,同时又是多么确实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心空间。这个空间就像草履虫,需要外部环境或者自知。实体的空间容易有,但是内心虚拟的空间难得!这是一个全新得空间,需要我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亲手搭建起来。也就像后面作者所强调得,跟自己相处得来得人,跟别人也相处得容易。这大概就是我,也是大多数人,所缺少得独立的基础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自己与自己相处的乐趣。“跟自己相处,并不孤单。反而是跟无聊的人勉强鬼混,才容易感觉孤单。”这是说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此间蓬荜生辉还是陋室。所谓大厦之大,也有这心灵空间的位置吧。
观自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