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发现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于三类: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职业问题在人的发展中地位是首屈一指的。怎样在专业成长路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或者获得幸福满足成功快乐呢?
从个人角度需要跳出认知盲区。
一 训练VS天赋
对此问题,比拉里克等三位英国研究人员开始解决关于国际象棋棋手的相互冲突。智商更高的话会不会帮助人们提高国际象棋的棋艺呢?研究人员计划开始一项研究,同时着重考虑智商和训练时间。他们对57为年轻的国际象棋手测量了智力,不仅包括他们的记忆力、语言智力和处理速度。另外还询问他们开始下棋的时间、累积花了多少时间练习。研究人员还要求棋手写练习日志、持续半年时间。
最后,研究人员采用两种方式来评估棋手的棋艺水平,当研究人员分析获得的所有数据时,得出的结果和其他研究人员见证过的结果相类似,孩子们已经进行的国际象棋练习积累,是他们棋艺高低的最大因素:练习得越多,他们的棋艺的各项测量指标上的得分也越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智商因素在影响他们的棋艺方面虽然作用小,但依然明显,智商越高,棋艺越高。
不过,研究人员在这些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在23个棋手,练习的量依然是决定他们棋艺的重要因素,但智力并没有发挥显著作用,尽管这群精英棋手的平均智商高于原来的57名年轻棋手的平均智商,但中间智商稍低一些人的棋艺,反而比其中智商高的一些人更高超一些。
这项研究表明,在年幼棋手之间,智商高低与棋艺的高低相关联,但在已经成年的参加比赛的棋手,以及大师和特级大师之间,则不是这种情况---而是训练次数越多,棋艺越高。
这一研究,不仅适用于国际象棋棋艺的精进,而且适用与任何一项技能的发展与提高。
所以,我们过分在意自己的天赋,低估了后天的训练。这样的认识,让我们在专业成长中,特别是受挫时的错误归因,也麻痹了自己,觉得是自己先天不如人。也为自己不再努力找到了无懈可击的理由。
成功=99%的汗水+1%的天赋,我们不能因为1%而看不到99%啊!
第二 小小的进步VS重大的成就
杰出人物的进展只在局外人看来才是重大进展,因为那些人并没有见证过所有那些小小的进步,正是这些小小的进步才累积成重大的成就。
正如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千里。”道理都知道,可是落到实际生活中,总希望一蹴而就,一举成名了。
特别是科学中最成功的创造型杰出人物的例子,他们的创造力与他们能够刻苦工作并在漫长的人生中保持专注是分不开的,而这些,恰好是练习中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次的小小的进步,都在朝着伟大的成就。例如,一项以诺贝尔获奖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他们通常比同行更早发表科学论文,而且,在整个职业生涯期间,他们在自己的学科内发表的论文比别人明显多得多,换句话说,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努力!
第三 年龄VS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的技能出现退化,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减少了或者停滞了练习进步,如果能定期参加练习,他们的技能水平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幅度下降。
例如 如今60多岁的马拉松跑步爱好者中,大约1/4的人有望在比赛中击败一半以上年龄为20-54岁的竞争对手。而且年龄最大的人唐.佩尔曼,2015年他成为在27秒内跑完100米且年龄超过100岁的第一人。
你可能会说这是小众。确实,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适应能力可能会降低,但心理的适应能力依然十分强大。随着年龄变大,学习那些技能的特定方式也会改变,大脑的适应能力也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年龄大的学习很可能过不同于年轻人的机制发生快,但我们年龄大的人足够刻苦,我们的大脑也会找到相应的办法的。
所以,年龄不是专业成长的阻碍和借口。如果你足够用功,你足够刻苦,你足够专注,一定会心想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