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一句鸡汤和哲理,后面可能躲着一颗想做到、却做不到的心。
清晨醒来,每个人都开始装扮。
扮什么?当然是扮一张笑脸了,给天上的太阳看、给树上的小鸟看、给单位的同事看。无论发生什么,都用微笑回答一切。实在忍不住了,就发一句吐槽到朋友圈,又怕被人看穿,于是会把“我心好凉”发成一句“我身边好精彩”,然后继续微笑下去。戏精化的生活,不知不觉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和标签。
每一个角色,都要扮好。
《三个火枪手》中,火枪队有句口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在原著里是一种为使命献身的荣耀。在这里,人人为我,指人小时候;我为人人,指人长大了。这种转变悄无声息、慢慢完成,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放不下的“背包”。为多少人,就有多少种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每一个都会努力去扮演,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成为别人眼中的人,也是一种习惯成自然。
如果,能随意去个地方,要去哪?
说真的,不知道。如果常出差,会发现天南海北的城市几乎一样,区别在于人多人小,楼多楼少,灯多灯少。长沙火宫行的臭豆腐,自已家街边的臭豆腐,并无二致。然而,我们对新鲜感有天生的期待,仍然对未到的地方充满期待。爱因斯坦说:人类最大的疯狂,就是总作同样的事,期待不同的结果。喜欢去往不同地方,有时真不是想要不同结果,而是想离开原来的环境。一条鱼在水里呆闷了,也会蹦到岸上。
只是,习惯了被安排去某个地方,或者,听到别人说好,然后去了某个地方。回来别人问怎么样,会礼貌的说:挺好。但心里常会说:我还是想去不一样的地方。
一棵树。
如果人能活的足够长,像树那样,那么他不用挪动,就能看到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比如公园里的一颗古树,活了二三百年,如果它能说话,讲出的故事怕是很长很长。而且,古树可能会知道一个难题的答案,那就是: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猜,它可能都数了好几遍。
它对自已的很多角色都驾轻就熟。能轻易当好一窝鸟的家,能为产出果实喂饱很多猴子,能提供氧气,能为人或者是动物乘凉。因为它活得足够长,所以它对自已想要的也并不焦虑,风景自然会变化,小动物会换了一波又一波,就像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
没有刺的仙人掌。
仙人掌,惨点。它是生长在沙漠里,已经很艰难了,还是要当好一棵植物。电视上看到有长成树那么高的仙人掌。它每天只看沙子和风暴。它活得足够长,长得足够壮,沙漠就变得足够大,什么新鲜事都没有。
如果,仙人掌再没有刺。它会变成沙漠里最好的食物,饱满多汁,什么动物都能咬一口。很快就吃没了。
甚至第二天都不能准备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