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节目直播妈妈产子过程的,我没有看,应该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这种过程,起码我自己是这样的。它是想让孩子记住母亲的痛吗?其实母亲自己能记住的痛是多少呢?如果自己都记不住,为什么要让孩子去记住呢?让孩子活得轻松一点吧!
昨天我家的童妮儿一周岁生日了,全家人给简单的过了个生日,小妞儿平时见到吃的就来神,昨晚本来精神已经靡靡要睡了,见到个蛋糕马上兴奋地“妮妮妮”直尖叫,“妮”是她最近说“肉”的别称,由于潮汕话有点相近,她就一直以“妮”代“肉”,见到吃的都是“妮”了。从门口直奔过来要吃的样子,兴奋得像只小蚂蚱,一跳一跳。这一年来她的成长历程如画面般呈现出来,更多的是开心的欢笑,而那生的痛楚,病的苦痛,并没有在脑海中占据太多的内存。
对于去年母亲节出生的童童而言,带给我们最多的是生的欣喜,而对于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痛楚的我而言,今天并没有任何一点痛苦的记忆。所以,在每一个母亲节来临时,社会气氛带给我们的总是“儿奔生,娘奔死”的母亲的伟大,然而我却在心里想说,让孩子做自己就好,每一个人都做自己就好。并不是这样的渲染就会带来多少的孝儿顺女,孝顺并不是在一个“母亲节”一个“父亲节”体现,孝顺就像养育一样,是每一时每一刻的点点滴滴,如同生一样,生产只是一时之痛,然而养育却是一辈子的付出与责任;孝顺并不是母亲节的一束鲜花,父亲节的一份礼物,而是时时刻刻的关怀备至之心,体贴入微之作。
现代社会充斥太多的作秀,而又有太多的缺失。
其实,做自己就好,不要给彼此太多的条条框框。
曾经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我深深感触姚木兰的育儿观点。姚木兰认为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在未能独立时需要依赖父母以生存,但当孩子能够独立时,他便是他自己了。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观点,而对孩子产生了束缚,要放孩子自己去飞翔,不管是思想还是身体。我很崇尚有这种思想的父母,然而现如今能够做到这样的父母并无几吧。父母无法完全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孩子能够放手让自己去做自己。当孩子只想做自己的时候,世人所投来的眼光,便使他不能自在的去做自己了。
其实,每一个做自己的人,会要承担一些社会压力,然而,每一个做自己的人,都要有一个适合做自己的环境,能做自己最好,让自己是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