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及简谈新教师培训之新课标背景下评价交流学习收获

一、本课教学反思

(1)教学情境:

探索一环节,教材中原设定是学生“咀嚼馒头,观察、描述馒头发生的变化”,由于班级较多、气候也不适合储存馒头,我将馒头换成了饼干。

住处附近仅两家店可买到饼干。综合本课实验需要以及成本考虑,对比之下,第一个班用的是奥利奥饼干,一小袋里四片,刚好一小组一袋。

遇到的问题①:

因为一小袋中的四片饼干两两黏在一起,中间是夹心。分发奥利奥饼干时较费时,即使请小助手帮忙分发了。

改进:

实验材料改进:再次去店里对比,找到了更适合本课实验的饼干——(忘记拍照了)独立包装、单独成片、三片为一小袋。

分发过程改进:八个班的学生座位都是7或8列,老师请每列中常规最好的学生领取饼干(小袋包装在说实验要求时老师已陆续撕开)一一分发给同学,保证人手一片。

效果:分发材料时间缩短,学生咀嚼饼干、观察且记录饼干变化的时间更充裕了。

遇到的问题②:

学生咀嚼饼干环节非常感兴趣,很高兴,甚至舍不得嚼饼干,一丁点一丁点放进嘴巴,根本不存在实验要求体验的多次咀嚼甚至观察饼干变化了。

改进:

在请同学帮忙分发饼干前,老师左手拿起一片饼干示意饼干大小(这时学生们都欢呼、激动,让他们兴奋过了也行),同时提出实验操作要求:

A把至少半块饼干(观察、学生也试过半块大小是合适的)放进嘴巴开始咀嚼6次,完成记录后将剩下半块再放进嘴巴咀嚼12次;

B左手拿饼干、右手拿小镜子观察口腔中饼干咀嚼后的变化、右手放下镜子拿起笔迅速记录(简图、关键字)。

C完成咀嚼饼干活动后,全班同学手里不能还有剩余的饼干,否则“回收”实验材料。

效果:

虽然还是有个别学生一丁点一丁点品尝,过小的饼干根本来不及咀嚼六次就没了,但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此活动过程中很好地观察和记录饼干的变化;甚至平时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这次活动手册上也认真填写了内容。

(2)教学情境:

分角色扮演“饼干”“牙齿”“舌”、模拟饼干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遇到的问题:

第一个班时这个环节老师引导过多(不同类型“牙齿”的站位、咀嚼时牙齿要同步等等),以至于学生仓促、枯燥结束了扮演活动,没有营造出一个探究和讨论氛围。

改进:

只提供材料,请学生上台扮演,不影响“牙齿”们站位,发出开始吃东西的指令。

效果:不论是台上表演、还是台下观看的孩子都兴趣十足,孩子们自己就发现了开始“犬齿”位置站错了。咀嚼过程中,第一次“饼干”放在“门齿”位置,就门齿上下开合在咀嚼,口腔中其他组成部分就干看着——台下同学提出牙齿们要一起动;第二次,“饼干”在“犬齿”处,牙齿们都动了,但台下同学又提出要求:动的不一致;第三次,一个“牙齿”自发喊起了节拍,“牙齿们”一起上下开和咀嚼“饼干”。等等这样的一些现象,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认真参与和观察、思考。


二、简谈金牛区新教师培训之新课标背景下评价交流学习收获

新教师培训

1.老师是语言工作者

不论是有声的语言、无声的肢体语言、反思周更的书面语言,还是面对面交流的口语化表达语言,作为老师要敢于输出;不是厉害了才开始,是我们开始了才厉害!

2.教学中侧重方法和评价(自评互评他评等多维度多元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结果导向,以终为始!

3.尝试具备用户思维

从“我想分享什么”——“我想让别人收获什么”。从倾听者、接收者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更针对性落脚、如何更好地输出。

4.重视评价

重视不同维度的评价,思考评价的设计意图。

评价语言要具体而形象,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特点。

语言评价具有即时性,激励性不长,老师要花功夫将评价可视化(如盖印象、对应写评价语、发物化奖励等)

5.评价语要具体

回应学生的学习表现等,既要及时也需要更具有针对性,表扬或改进建议要具体,到底好在哪里(哪里可以学习借鉴)、哪里不恰当。

6.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尽力精心设计每一个量变,以促进孩子们的质变!

7.老师们今日分享的精彩回顾

也感谢刘姝老师以及金牛区科学团队竭力为我们科学老师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机会:大声比正确重要!(敢于输出,敢于行动)

最后用石笋街新区周玉老师的一句话结尾:

完成比完美重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