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周就要走了,告别这个生活了29年的城市,记忆中的老北京,老房子,老街,老市场,通通都不怎么清晰了。
我要去外面的世界,设计自己真正喜爱的一条路,坚定前行。
很多年前的北京,邻居们都很熟,我家对门的潘叔,总是来我家一坐就到深夜。
现在那栋楼,只有门口修鞋的阿姨没变,看着人来人往,她感慨时间都飞了。
忽然很想念那些过得很慢的清水日子。放暑假的时候,我总是无所事事,早上睡到11点,起来就等着吃午饭,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等父母下班,但是他们下班了也没有什么事。
现在的时间密度不知道比那时候大多少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用25分钟的番茄钟来做「时间管理」,甚至每15分钟,都安排了不同的工作。
工作的时候,总是无休止的忙,不工作的时候因为惯性,又无休止地去创造一种「忙」的假象。
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那些经常互相点赞的朋友的真身了,能出来见一面的,肯定是真朋友。
不喜欢快节奏,不喜欢焦虑,不喜欢把自己搞的连轴转,却发现躲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接纳了自己,去掰开坏情绪的表皮,去追索真实的原因,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不对」了。
我发现的那个「不对」是:我只是想要看起来很好,从未直面过真实的欲望。所以,什么都无法长期满足我,我的心是空的,我需要找到一个真正能打动我,给我内生力量的支柱。
一步步,找到自己所爱的事,设计属于自己的路
某一天,我闭上眼睛想象一个理想中的自己,那个我正安静地坐在窗前写字,我想写下的每篇文字都能「有用」抑或「有慰藉」。如果用一个物体来形容那个我的状态,我想到了向日葵。
我还要做些对别人很重要,对我也很重要的事情,什么对我重要呢?
我又继续想,大概是要和一些孩子在一起,那个时候我总是很快乐,很有自信,很舒服。
于是,我想到了老师,这样就能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对别人也很重要。
那我该怎么样才能知道我是真的喜欢,而不是随口一说,只有几天新鲜劲呢?
我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领域。
比如去翻阅各类教学教育相关的中外书籍,学习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看别人的教学视频,读各种各样的教材,找感觉,试着自己写教案。还找到了优秀的导师,以一张白纸的身份,尝试听给老师们讲的培训课,听了100多节,每节课大概都有1个小时。
慢慢地,我看到了这个职业的定位,每天都有各种火花在我的脑海里爆发,像烟花一样绚烂。这个过程持续了快一年,我都没有厌倦,没有觉得乏味,反而愈发感兴趣,愈发要去自己探索。
光看书,好像有点脱离现实。我还加入了老师们的微信群,置身其中,感同身受,让自己不至于纸上谈兵地空想。我看到了许多公立学校、私立机构和创业的优秀老师的真实状态,他们畅所欲言,讨论工作、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分享一切成功、困惑和迷茫犹豫。置身其中久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也是他们了。
那就开始吧
一年不长也不短,我从只是闭上眼睛想一想,到真正走进那个想象的世界,不断去了解、体会、纠正自己的误解和假设,然后继续探索,渐渐确信,终于有了从门外走进门内的落地感。
2017年初,我开始在公众号里写东西,写的其实不成熟,但有两个重要的效果:
1、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每天5点前准时自然醒,开始阅读、写作;
2、写作让我把凌乱的思路梳理得更清楚、明白,是最好的学习,也是最好的检验。
未来当然还会继续分享,今年的小目标是提高写作的逻辑性,也希望我写的这些文字,能更多的换位思考,给别人带来更多。
我只是想变得更好,也希望你可以变得更好。
「麦兜」说,不是叮的一声一些东西变成另一些东西才是奇妙。那个走得很慢很慢,很慢很慢,慢得不像话的,但是肯定一直都在走的钟,就已经很奇妙了。
也希望你能找到那个你所喜爱的人生,给自己5年、10年、20年、一生的时间,去爱这一件事,结局一定会很奇妙。
写于2017/3/23清晨的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