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廉价的走向高贵的门票
-----整本书阅读研讨活动心得
“整本书阅读是未来语文教学的趋势,我们要借助于外来的力量去推动整本书阅读。”“新疆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更需要阅读来改变。”“阅读是最廉价的走向高贵的门票。”
开幕式上董明实老师的话犹在耳边萦绕,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的行动了。整本书阅读从部编本教材开始实施就已经提上了所有语文老师的教学日程,可是究竟该怎样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面临的新的困惑,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可是究竟该怎样开展整本书阅读呢?此次整本书阅读研讨活动就如雪中送炭,给迷茫的我们指明了方向,更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此次研讨活动安排的两节整本书阅读现场课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的一粒石子,相信它会激起老师们更多的灵感和创意,让我们的整本书阅读走向更开阔的远方。
第一节课是来自西安高新区第一中学的王华老师执教的《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王华老师用“福”字和“祥”字导入,并追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是否会如他的名字一样祥和幸福呢?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第一个环节是认识本书作者老舍,王老师从课本中学生熟知的《济南的冬天》引发学生对老舍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由旧知导向新知,对老舍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了老舍的相关经历及其作品特点。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王老师专门提到“骆驼祥子博物馆”,介绍说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学专著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正式走进《骆驼祥子》。第二个环节是从分析“骆驼祥子”这个名字入手,用莫言说的话“好的小说家都是善于讲故事的人”引出问题“这本书讲了祥子的什么故事?”学生逐次补充概括了故事情节之后老师总结为“三起三落”。概括情节只是初读,真正走进祥子,亚奥用全店批注法。王老师顺势过渡到第三个环节---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为了让学生明确如何进行批注,王老师在PPT中给出了批注的范例指导学生开始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祥子。批注阅读片段后,王老师播放了祥子拉车的视频,让学生对祥子的认识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然后阅读第二段、第三段有关祥子的片段(老师课前准备的相关讲义),并依次播放相关视频,最后通过阅读这些相关片段和观看视频,学生梳理了祥子的一生。此时老师发问:究竟是什么使他变成如此状态,个性使然还是外力推动,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人物谱系图”理清小说情节。至此,一节课即将结束,王老师就势在PPT上出示了名家评《骆驼祥子》的话语,总结说:读书之路漫漫,只要大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可以走进小说,感受小说的魅力。此时再次关注王老师的板书,条理清晰的展现了本节课的重点:一、走进作者,二、把物情节,三、谱析人物,四、圈点批注。
第二节课是《傅雷家书》阅读指导课,执教者是西安交大附属中学航天学校的姚琳老师。姚老师的课从播放视频《读书者》朗读《傅雷家书》片段导入这节课----“两地书 父子情”《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第一个环节是通读目录,走进父子情。看看哪些年份通信数量多,哪些年份通信数量少?要求学生以折线图的形式画出来。学生两两合作,画出折线图。通过画折线图,学生明确1954年和1961年是通信的最高峰,由此发问为什么通信数量会有此变化,高峰和低谷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这个问题设计的很巧妙,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很自然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通信高峰期都是儿子人生当中关键的节点:1954年傅聪离开家去留学;1955年,傅聪再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三名;1961年,傅聪结婚;1965年,傅聪的儿子出生……而通信低谷则是傅聪父子人生的低谷:1959年,傅聪出走英国,怕出现父子互相揭发的局面;1966年,傅雷去世……在借助通信数量原因梳理后,姚老师进入课堂第二个环节:远隔重洋,一封封书信是他们沟通的桥梁,请四人一小组合作一起阅读1954年---1955年的书信,同时PPT给出了阅读圈点批注的具体范例,让学生阅读的同时进行圈点批注,看看父亲给与儿子哪些方面的建议?随后学生当堂阅读并且讨论后逐一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在学生对书信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老师发问: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傅雷父子之间的关系,你会选择哪一个词语,为什么?PPT提示:亲密,和睦,信任,理解,依赖,友好,尊重,疏远,客气,忍让,对抗……通过对傅雷父子关系的了解,姚老师顺势进行了延伸拓展,视频播放了姚老师自己学生的父亲给他女儿写的一封信的朗读视频,那是一封感情真挚充满深情父爱的信,父亲面对女儿轻声倾诉着对女儿的关切和深深的爱,那封信不仅感动了他的女儿,也感动了在场听课的学生们,由此本堂课达到了高潮:现在,你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下你和父亲的关系吗?孩子们纷纷诉说:威严,轻松,幸福,铁,朋友……由阅读傅雷父子的书信到倾听别人的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到当堂诉说自己和父亲的关系的告白,由书本内扩展到生活中,最后姚老师布置了一个温馨的作业:你会回想起和父母亲一起的点点滴滴吗?准备一张小卡片写上自己想说的夹在书中,把学校营造的良好读书氛围带回家,和父母共读《傅雷家书》。
两节课,两种不同的风格,带给我不同的思考,也给我开展名著阅读带来了新的思考。其实名著阅读课并不同于我们平时的单篇课文,阅读整本书需要的策略和单篇课文也有所不同,单篇课文的阅读我们可以“一次性”完成信息的提取、整合,整本书的信息量大,覆盖的篇幅多,需要边阅读边记录,用独特的方式逐步梳理、分类,整合、概括。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有其独特性,需要根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整本书的阅读策略进行摸索和探寻,因而整本书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根据整本书的特点探寻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兴趣的方法和具体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比如王华老师执教的《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就是根据本书中心是塑造了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通过管窥阅读分析祥子的一生,指导学生学会了阅读此类名著的方法,一是走近作者,二是把握情节,三是谱析人物,四是圈点批注。姚老师执教的《傅雷家书》阅读指导课则是教会学生从关注目录入手,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同时用圈点批注法的方法细读重点章节内容,最后是引导学生从书中走向生活,把阅读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阅读中感受生活。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如果一个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的阅读上,显然是不足的,是存有很大缺憾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整本书的阅读变得越来越刻不容缓。部编本语文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本,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此次整本书阅读研讨活动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这些迫切渴望能够学得一点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老师们欣喜不已,我记得温儒敏教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这么说的:整本书阅读首先要保护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不是老师的架空指导。倾听了两位老师的现场展示课和廖蔚芬老师的讲座之后更是对温儒敏教授的这番话有了更直观和更深刻的认识,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引导,廖蔚芬老师在讲座中也说:要尊重学生的自由阅读,名著阅读的功夫在课外,课内只是激发兴趣,提供建议和方法,有自由阅读才有阅读兴趣,才谈得上阅读习惯,才谈得上阅读的生活方式。有了这些老师和专家们的引领和示范,我也有了迫切想要尝试的欲望,此刻,董明实老师的那一番话又再次在耳边响起:阅读是最低廉的走向高贵的门票。就让整本书阅读带领我们走向诗和远方,走向高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