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巧,今天和外教聊天的主题就是——读书。期间我跟她简单的描述了关于《韭菜的自我修养》读后感。不知道在他们国家国民购买股票的比例如何,反正之前我看到的一个报道称: 我国国民中股民的比例远超世界评均水平。这篇报道中有一个论点很有意思,之所以我国股民的数量如此之多,是因为中国人普遍热衷于赌博。
不知道这个理由是否有依据,但是在股票进入中国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目前股民数量已经高达1.3亿人,即你周围的人群中评均每10个人就有可能是一个股民。如此规模数量的股民,大多数来自于几次中国股市的牛市。尤记得2014——2015年期间,我周边的同学都在讨论股票,甚至当我去后街买个晚饭时,都能听到关于股票的言论。放眼望去,各个都在讨论昨天涨了多少,今天有没有可能涨停?有一些同学甚至将他的学费都投了进去,期待赚上一波,然后就撤。
当时的我,由于已经开始阅读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再加上比较厌恶风险,所以就没有掺和进去。就如同李笑来老师说的那样,大多数股民杀进股市的时候,已经是牛市的末尾,所以被割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每个人面对“被割”的这个行为反应会截然不同。
当时我的几个同学在被套牢之后,果断地撤出,并且对我们说他再也不会进入股市了。虽然我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再次进入,但是单从言论上来看,他还是一个愿意为自己选择买单的人。而有些人则不一样,面对亏损,他们认为一定是有庄家或者幕后黑手操控着整个大盘,甚至他们会因此憎恨那些有钱的人和政府。逻辑很简单,能够操控大盘的人必然是有实力的,而有钱人就是有实力的,政府则是包庇他们并且导致不公平的罪魁祸首。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只是觉得他们的言论有些偏激,并且不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们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因。当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有点怜悯他们,因为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从他们的种种言论中,就能知道当他们毕业之后,几乎再也不会碰书了,也许再也不会学习了。
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随波逐流,他们不会思考,但会抱怨。每个人都会抱怨,关键是在抱怨之后承认当时的自己是否是傻X呢?还是默默地找一些理由将自己愚蠢地行为合法化。
其实在进场的那一刻,就会决定有的人能够通过此来进行理财,而有的人只能是韭菜。真正的功夫在场外,这里的场外不仅仅指的是我们的思维,还包括我们五颜六色的生活。有些进入场内的人,生活中只有红色和绿色,还有各种明目的线图,生活中再无其他。真正会投资的人永远不会all-in,也永远会注重生活的品质。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理财者来说,理财只是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行为进行思考和学习,我们更应该去享受理财之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