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一·一一】
尹文端公总督江南,年才三十,人呼“小尹”。海宁诗人杨守知,字次也,康熙庚辰进士。以道员诖误,候补南河,年七十矣。尹知为老名士,所以奖慰之者甚厚。杨喜,自指其鬓叹曰:“蒙公盛意,惜守知老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公应声曰:“不然!君独不闻,‘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乎”杨骇然,出语人曰:“不渭小尹少年科甲,竟能吐属风流。”
尹文端公好和韵,尤好叠韵。每与人角胜,多多益善。庚辰十月,为勾当公事,与嘉兴钱香树尚书相遇苏州,和诗至十余次。一时材官慊从,为送两家诗,至于马疲人倦。尚书还嘉禾,而尹公又追寄一首,挑之于吴江。尚书覆札云:“岁事匆匆,实不能再和矣!愿公遍告同人,说香树老子,战败于吴江道上。何如”适枚过苏,见此札,遂献七律一章,第五六云:“秋容老圃无衰色,诗律吴江有败兵。”公喜。从此又与枚叠和不休。押“兵”字,有“消寒须用美人兵”、“莫向床头笑曳兵”之句,盖探枚方娶妾故也。其好谐谑如此。己卯八月,枚江北获稻归,饮于公所。酒毕,与诸公子夜谈。公从后堂札示云:“山人在外初回,家姬必多相忆。盍早归乎”余题札后云:“夜深手札出深闺,劝我新归应早回。自笑公门嬾桃李,五更结子要风催。”除夕,公赐食物。枚以诗谢,末首云:“知公得韵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公见之,大笑。
章佳·尹继善(1695年—1771年)章佳氏(章佳,本系地名,后因以为姓),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 雍正元年进士,历官编修、云南、川陕、两江总督,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协理河务,参赞军务。有《尹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
总督,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尹继善雍正元年(1723)入仕,令其充日讲起居注官,随侍左右,五年,迁为侍讲,再迁户部郎中,六年,即令署江苏巡抚,时继善年仅32岁,故江南人呼之“小尹”。七年,署河道总督,九年任两江总督,此后,除乾隆二年到五年任三载刑部尚书,一直出任封疆。直到乾隆三十年(1765)方召还京师。
江南,本指清朝的江南省,设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下辖范围为今江苏、安徽、上海全境、浙江北部、江西湖北部分县。由于清朝两江总督(管辖江南、江西两省)府驻江南省江宁府,且两江之中,江南省的地域、税赋远超江西,故有时也称其总督江南。
杨守知,(1669年—1730年),字次也,号致轩、晚研、稼亭。平生嗜古,承祖父之绪,聚书万卷,目数行下。负诗名,书画亦皆入能品。康熙庚辰成进士。祖少司马雍建,被命修高堰,奏以守知代,遂留河工,除同知。考最,知平凉府。地瘠而贫,逋赋数十万,其强者率相聚为盗。守知严设保甲,定为分年带徵法,良莠赖以安。既罢官,督河使者荐其善治河,复至邗上。曾权河南河道事,堵御有方,历试冲要丞,卒于中河通判。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诖误,音guà wù。释义:贻误;连累。1、欺误,贻误。《汉书·息夫躬传》:“左曹光禄大夫宜陵侯躬,虚造诈谖之策,欲以诖误朝廷。”《后汉书.桓谭传》:“欺惑贪邪,诖误人主。”2、官吏因过失受谴责或失官。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君子不幸而有诖误,当保持爱惜,以成就其德。”3、被犯罪人牵连而受到处分或损害。
候补,清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在吏部候选后,吏部再汇例呈请分发的官员名单,根据职位,资格,班次,每月抽签一次,分发到某一部或某一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但也可以出钱免予采取抽签方式自由指定到某处候补称为指省或指分。清《睢州志·贡士》:“袁赋诚, 袁可立孙,枢之子,楚雄府通判。入觐,值云南乱,候补于家,卒。”
南河 ,音nán hé ,古代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南河。清以前黄河自今内蒙古巴彦高勒镇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黄河正流,当时为支流,称为南河。清雍正七年,改河道总督为江南河道总督,掌管防治江南今江苏﹑安徽两省境内的黄河﹑运河﹑洪泽湖﹑海口等。时称总督为南河总督,所管理诸河为南河。候补南河,指在南河总督管辖的范围内听候委用。
不谓,音bù wèi,释义:1、不告诉。《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陈奂传疏:“‘遐不谓矣’《礼记》引《诗》作‘瑕不谓矣’。遐、瑕古通用。郑注云:瑕之言胡也,谓犹告也。”2、指不以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3、不算作;不称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色》:“金氏子其神乎!谆嘱醮妇,抑何明也!一人不杀,而诸恨并雪,可不谓神乎!”4、不意,不料。清·王韬《淞隐漫录·悼红仙史》:“乖隔以来,靡日不思,不谓今日又有相见之期。”
和韵,音hè yùn,旧体诗写作方式之一。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大致有三种方式:1、依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2、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3、用韵,即韵脚用原诗的字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
叠韵,音dié yùn,亦作“迭韵”。释义:1,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术语。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例如“荒唐”,“螳螂”,“徘徊”等就是叠韵的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嵸、螳螂、滴沥,皆叠韵也。”2、指赋诗重用前韵。清·沈涛《瑟榭丛谈》卷下:“余复叠韵酬之。”
庚辰,指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勾当公事,官名,亦称勾当官,宋以后称“干办公事”。勾当为主管之意,唐始用为职衔名称。《新唐书·第五琦传》记琦“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宋置勾当公事,孙逢吉《职官分纪》卷三十说:“国朝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诏三司举系通判资序朝臣二人充三司勾当公事。”南宋以避高宗赵构名讳,改为“干办公事”。为南宋军事职官名称,简称干办官。都督、制置使、总领、留守、安抚使、镇抚使、招讨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坑治、都大提举茶马、提举茶盐、主管殿前司公事、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主管侍卫亲军司公事等的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理有关事务。是这些军事机构中的重要官职。协助主官办理司内事务。在宣抚司中设有机宜干办公事。《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一二》中有“庆大司马奉旨到江南,勾当公事”语,指庆桂担任钦差大臣,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春到杭州查办两淮盐运使柴桢贪腐案主犯之一浙江巡抚福崧。事后不久,授荆州将军。
钱陈群(1686─1774年),字主敬,号香树,又号集斋、柘南居士,浙江嘉兴人,祖籍浙江海盐,清朝重要大臣。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进士,雍正、乾隆时久直南书房,充经筵讲官,官至刑部侍郎、加尚书衔。乾隆十七年,以病乞解职,许之。卒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端。钱陈群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又曾任经筵讲官,特得乾隆帝尊宠,倚为元老儒臣,称为故人。钱陈群病老归乡之后,还常寄诗相与唱和,与沈德潜并称东南二老。著作有《香树斋诗集》、《香树斋文集》。
材官,音cái guān,原是秦、汉始置的一种地方预备兵兵种,后指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史记·韩长孺列传》:“当是时,汉伏兵车骑、材官三十馀万,匿马邑旁谷中。”《汉书·刑法志》:“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西汉初年,地方有经常训练的预备兵。山地或少马的地方多步兵,叫做‘材官’;平地或多马的地方多骑兵,叫做‘车骑’。”后来,“材官”制度逐渐废除,材官一词的含义转指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汉书·晁错传》:“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颜师古注:“材官,有材力者。”唐·杜甫《诸将》诗之一:“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傔从,音qiàn cóng,侍从;仆役。《旧唐书·封常清传》:“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
嘉禾,即嘉兴。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年),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于嘉兴置秀州府。北宋改秀州加号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故古人亦称“嘉兴”为“嘉禾”。民国元年(1912年)废嘉兴府,并嘉兴、秀水2个县为嘉禾县,隶属浙江省。民国三年(1914年),设置钱塘道。时因与湖南省嘉禾县同名,复称嘉兴县,直隶钱塘道。
吴江,一般指吴江区,隶属江苏省苏州市,原为吴江县。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奏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隶属苏州。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中州,属平江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吴江州仍改为县,隶属不变。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吴江县偏西地置震泽县,偏东地仍为吴江县,吴江、震泽两县均隶属苏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撤废震泽县,并入吴江县。1992年,撤县设市。2012年吴江撤市设区,为苏州市吴江区。
曳兵,音yè bīng,成语“弃甲曳兵”的省略,指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己卯,指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获稻,音huò dào,十月的别称。来自《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但本条诗话所载:“己卯八月,枚江北获稻归,饮于公所。”已经明确记载了时间是八月,再以“获稻”指十月,恐难说通。应该从“获稻”的本来意思上去理解,当然,袁枚不可能自己去收割稻子,推测是去购买新稻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种植双季稻的传统。早稻4月上、中旬播种,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割,紧接着马上晚稻插秧(称为双抢),一般必须在立秋前结束,10月下旬-11月晚稻收割。按照这个时间推测,袁枚应该是收购早稻新米去了。
嬾,音lǎn,意思是懒惰;懈怠。《康熙字典》:“怠也。一曰臥也。女性多怠,故从女。”同“懒”。“懒”本是“嬾”字的俗体字,现在取代“嬾”成了正字。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