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法”,就是管理
原文: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解析:
“法”指的是管理。
“曲制”指组织架构、部队编制、指挥系统。
“官道”指人事制度。
“主用”指物质管理和财务制度。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是对前文“道、天、地、将、法”五事的总结,对于这五事了如指掌,必能获胜,不清不楚,很难取胜。
在五事之中,“法”排在最后,但其实,“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衍生到现代,“法”对于大企业的管理,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大企业,管理若更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组织结构混乱,改革若成功,便能一跃而上,改革若失败,将沉入谷底,以破产收场。
书中将“道、天、地”归纳为大略,将“将、法”归纳为“雄才”。“道、天、地”可以聘请顾问,而“将、法”只能靠自己。
书中运用了两个人物做对比,张作霖是有雄才无大略,而蒋介石却是有大略无雄才。
真正成功的企业家,是雄才大略兼备。如果只有大略,而没有雄才,在古代只能充当谋士幕僚,而在现代,想要创业,也只能开个咨询公司。
感悟:
作为领导者,除了善于用人外,还得磨练自己的内功,学会管理之说。
就像是家务整理,东西摆放整齐,还要有秩序,当要拿出来用时,随时便可取得。东西乱放,杂乱无章,要寻找时,必定困难重重。
工作环境也是如此,曾见过很多年轻人,办公桌混乱,身边堆满各种各样的文件。写出来的材料,错漏百出。生活如此之大马哈的人,很难做到细心细致。
一个企业的管理,可比个人生活的管理更难。只有将组织架构、人员编制、物质、财务搭建好,井然有序,才能游刃有余,让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发挥最大效益。
古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见过很多卓越的领导者,办公桌整齐、有序,管理大企业,从管好自身开始。
所谓“道”,就是软实力
原文:
故较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解析:
对“道、天、地、将、法”五事进行比较,第一个就是“主孰有道”,说的就是哪一方的君主有道。
书中举了几个历史人物,说明主孰有道的重要性。
一是项羽和刘邦的比较。两人相比,孰有道,便一目了然。
项羽不舍得手中的大权,不愿意放权给手下。刘邦则不同,对手下封赏放权。于是,很多原跟随项羽之人,转跟随刘邦,比如韩信、吕马童等。
刘邦攻下秦国,没有取珠宝、掠夺美女,也没有住秦国宫殿,反而,是关爱当地的老百姓,所以秦地人民都爱戴他。
而项羽攻入秦国,却掠夺财宝和美女,还烧了秦国公室,把投降的二十万秦兵活埋,老百姓能不恨他吗?民心已失,失败也是迟早之事。
书中,还举了商汤的例子,盖房子挖到一名无名尸骨,便隆重地礼葬了。看见农民捕鸟,四面围网,就下令只能围一面,不要赶尽杀绝。天下人传说,商汤对死人都这么好,对动物都这么好,何况对人呢?
因此,当他开始征伐时,征伐东边,西边人民有意见,征伐西边,东边人民有意见。人们都盼望着由他来统治所在区域,期盼他给人们带来好生活。
书中强调,“道”就是软实力,是王道,而非霸道。
感悟:
干事业,做任何事都好,都要积攒软实力,实质就是积攒人心。
与人相处,教育孩子,都是同样的道理。强硬的要求别人或孩子听从你的话,表现出来的却是自私自利,为自己谋权,或为自己树立所谓的权威,虽然能得一时之志气,但最终会失去人心,得不偿失。
做人还是得学会王道,关爱他人,有利他之心,必然能收获到别人同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