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国民电视剧大概是《小欢喜》了,高三时紧张的备考状态、爸妈们一心做好后勤保障的模样、看到孩子不争气时暴走的样子,非常真实接地气,无数网友惊呼”这就是我妈本妈!“
这部剧不仅大人们的戏份很精彩,剧里的四个孩子也都各有各的可爱,英子热爱天文、杨杨喜欢赛车、磊儿想进清华、方一凡喜欢跳舞,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梦想努力着、积蓄着,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能找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并为之努力,是特别宝贵的。
只是,在看剧的过程中,我脑中始终有个疑问:
为什么宋倩非要如此执着于清华北大,而不是支持英子的梦想去考南大的天文系呢?
童文洁说,“高考是孩子脱一层皮,家长脱十层皮。”真的应该这样吗?真的只能这样吗?
读大学、走未来的人生路,这到底是谁的事情?
当“考清华”的目标是妈妈的目标,孩子只是机械地在执行时,学霸英子满腹牢骚、撒谎逃课,躲在爸爸那里玩乐高,没有任何动力。更重要的是,当“现在已经高三了分秒必争”成为妈妈的口头禅,在妈妈的高压和高强度应试训练之下,很难想象一年后她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走上考场,高三的期中考试英子的成绩也确实断崖式地下跌了。
但当“考清华”是孩子自己的目标,同样是学霸的林磊儿自然知道他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竞争,还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每天走在路上、坐在饭桌上,分秒必争地学习,又何曾见过童文洁追在磊儿身后直升机式的监控,辛苦地做这做那?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还有个管头管脚的老板,天天只是”执行“着老板的指令时,我们又能不能做到996、甚至007地全情投入呢?恐怕也是怨天尤人、天天盼着周末和假期吧。
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又凭什么去要求孩子呢?
让我们重新设想一下。如果宋倩能支持英子去考南大天文系,如果季区长能和杨杨一起坐下来研究一下韩寒是如何成为韩寒,如果童文洁能好好地跟方一凡探讨一下偶像训练生是如何养成的,那会发生什么?
想必英子会像磊儿一样动力满满,为了自己的天文梦而努力学习,杨杨会重新思考读书的意义,方一凡也会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未来之路要如何去走,而这几个家庭的亲子关系也不会这么鸡飞狗跳,父母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伙伴和人生导师,而不是有话不敢说的母老虎。
作为父母,当孩子面临人生转折点时,我始终认为,我们能做的是创造环境、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热爱,然后支持他们去探索他们的未来。
其实不止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关于选择权和自主性的话题会贯穿孩子的一生,而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是我们这些老母亲们需要常常扪心自问的。
我的女儿今年9月上小学,对于她来说,要开始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每天坐在课堂里安静听讲,回来要完成作业,还要做好预习,这和幼儿园每天以玩为主的学习非常不一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听好几个过来人说小一上学期是非常关键的,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然以后会很辛苦。
可是到底要怎么养成呢?
回想一下我自己,1992年8月底的某一天,我妈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只跟我说了一句话,“读书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会因为你考得好就奖励你,也不会因为你考得不好就打你,你自己决定要学成什么样。”
此后,我妈好像就真的没怎么管过我的学习。我从小是脖子里挂钥匙的小孩,放学自己回家、做功课,晚上爹妈回来签字,也从来不检查对错,网上盛传的“老母亲辅导功课差点心脏病发作”的情况从来没有在我们家发生过。
同样的事情,能不能也在我们家娃身上重现、让我也轻松一点呢?
我想关键还是要调动起娃的主动性。
于是在临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候,我开始跟小朋友做一些入学前的准备:
首先,当然是要把外婆当年的话当做传家宝,也传给她,希望能先帮她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的初步认知。
然后从上个星期开始,跟她一起制定了每日课程表,也开始布置一些“功课”,让小朋友开始建立起”要先做完功课才能玩“的意识,不过更重要的是,让她慢慢开始感受到,功课做得又快又好,就能多一点时间玩,磨磨蹭蹭、错误百出就玩的时间就少啦。
还有一点是我自己经过血泪教训后正在调整的,那就是小朋友学习的时候不坐在边上盯着她。计算题出完、写字布置好、英语互动课约好,老母亲该干嘛干嘛去,等她自己完成了再来交作业讨论。我发现当我坐在边上的时候,小朋友其实也挺紧张的,每做一题都要看看我的眼色,我也容易因为”这么简单还要想半天“或者”这不是都教过嘛“而着急,一幅”一做功课就鸡飞狗跳“的场面。
自从不在边上做直升机妈妈之后,彼此都更能心平气和地讨论还不会的题、还不认识的单词,于是做功课也就更能回归本质,帮助孩子巩固新知、也更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点提供辅导。
离小学开学还有10天的时间,能不能培养出一个学习自觉、自主选择、自主负责的小学生肯定还有很多的事要探索,也相信一定会有特别挫败和暴走的时候,我也会继续在此记录这一路上的实践和探索,也期待读到这些文字的你,跟我分享你的经验和做法,在探讨中一起培养更自由自主的孩子。
毕竟,人生的路他们要靠自己走,走哪条路、该怎么走、用什么样的节奏走,是他们的事儿,不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