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说“这不行”,而要说“如果……就……”
当你说:“太好了,“如果”你能再加上这个东西,这件事儿“就”更有机会实现了。”,而不是说:“你这里不对”时,就是将你的建议有效的传递了出去。
以建设性的方式跟人沟通,你缺块砖,就给你加块砖,你缺根木头,就给你加根木头。“如果……就……”,“如果”的后面就是他加上去的建议。
二、要说“but”(但是),而要说“yes...and...”(是的……同时……)
戈德史密斯说,为什么不能说“但是”,因为一说“但是”,你就和对方站在了对立面。而只有你和对方站在同一边的时候,才更加有助于达成共识。所以,我们在沟通中要尽量减少说“但是”和“不过”,而要说“同时”“以及”。比如,当对方的观点你并不认同,且你有自己的观点时,你可以说,“是的,你是这么认为的,同时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你没有说“但是”,你说的是“是的……同时……”。
三、“你是不是这么觉得的?”
当你说“你是不是这么觉得的?”的时候,对方就会把接下来你整理过的内容当成他的观点,你的观点的接受度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四、“我知道你是出于善意的”
如果和下属沟通时,他就是要证明自己,与你持相反意见。这时不要和他当面对质,因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那个“坏人”,就算他做了坏事,他也一定为自己找好了理由。哪怕你戳穿了他,他也一定会本能地从认知协调出发,维护自己的动机,于是他就会记仇。
因此,我们不能攻击对方的“动机”。我们可以这么沟通:我注意到你最近做了件什么事(描述行为),我知道你是出于善意(肯定动机),我看出来了,你还瞒着我,我非常感激,谢谢。
虽然这份善意没有真的起到作用,甚至对我有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我还是很感激(表达善意)。如果你能这样做,就更好了(给出建议)。
如果你一直坚持这么说,对方就会相信:自己做这件事,就是出于善意,自己是好人(这很重要)。
一旦对方的认知改过来了,同样出于认知协调的原因,他就会修改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所做的事情符合善意这个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