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通识课第七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第二板块内容“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1.什么是单元?
单元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源于19世纪赫尔巴特学派的子骁之后,美国发展出基于思维过程组织教材单元的编制原理,开发了项目单元,问题单元,课题单元,作业单元,活动单元,经验单元等多样的单元。
单元指自为一体或自成系统的独立成分,不可再分,否则就改变了事物的性质。
2.单元的不同类型
(1)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
a.宏观单元:是围绕整个学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者跨学科大概念组织的集合,往往是全学段的,相当于课程概念。包括学科宏观单元(如语文的“构思”,数学的“建模”,科学的“实验”,英语的“语言技能”等)和跨学科宏观单元(如“分类思维”)
b.中观单元:围绕某一学段的大概念展开,一般要在几个学期内完成,比如围绕函数大概念组成的内容就是一个中观单元
c.微观单元:一般指教材中的现有单元,对每个单元的教学通常集中在几周时间完成。
(2)显性单元和隐性单元
(3)知识单元和过程单元
(4) 学科单元和跨学科单元
3.什么是“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即学习单元:是针对学生的真实问题,以学生学习为锚点,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研读教材,确定目标设计课堂大问题和大任务,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4.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荣维东教授认为与“教材单元”相比,大单元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在其“大”。这个“大”体现在如下四方面:
一是课程内容、教学材料或课程资源更多。不仅仅是三篇四篇五篇,而是根据需要的若干篇甚至更多、更广。
二是用大概念进行内容统摄。大单元要有核心议题、主题、技能、思想、观点、原理、策略,即以大概念作为依托,这是更加上位、更具概括性和通用性的课程核心知识,目前亟须对其进行整理、提炼、研发、重构。
三是课程内容结构化重组。由于大单元内容往往太多太杂,为了使它们杂而不乱敌有机联系,就需要进行结构化统整。
四是具有“大情境”的特征。其理论假设是核心素养,即行为主体基于情境任务调动具体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种知识和技能不再是系统的、外在于主体的,而是具有特定情境性、地域性和个体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