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和小宇都是学习很用功的孩子,他们是家长和老师眼中典型的“好孩子”。小雨和小宇在上大学之前并不认识,他们俩一个是南方姑娘,一个是北方小伙。
自打上幼儿园以来,小雨和小宇的父母就教育他们在学校一定要好好读书,成绩一定要比其他小朋友要好。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有好工作,有好未来。
听到爸爸妈妈说什么工作,未来之类的话,小雨小朋友眨了眨漂亮的大眼睛,在她的小脑子中对这些词语并没有什么概念。所有她能做的只是听从爸爸妈妈说的后半句话,那就是要考好成绩,因为每次考了好成绩她都会得到礼物或者去游乐场玩。
放暑假了,小宇小朋友总想回老家和小伙伴去河里打水仗,抓龙虾。但是爸爸妈妈只给他一个星期的假期,其他时间都要在家里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妈妈说只有这样才能跟的上老师,才能比其他小朋友功课好。
慢慢的,小雨小朋友和小宇小朋友都长成了大朋友。由于儿童时期被爸妈不断灌输“只有成绩好,才能活的好”的思想,他们俩在初中和高中都努力学习,很少参加课外活动,也没什么社交。
经过了残酷的高考,来自南方的小雨和来自北方的小宇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大学毫无疑问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地方。小雨和小宇像以前一样努力学习,在班里常常是不分伯仲。但是他们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每当有涉及到创新想法的比赛,他们二人总是只能提供知识,而提供不了新颖的想法。这对于两个从小就努力学习的学霸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打击,但是这也让他们俩意识到自己致命的缺点——知识学的太死。
从此他俩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对于两个从小被灌输“学习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的孩子来说,颠覆自己在教育上的价值观并不容易。但是两人都是有毅力的人,他们用了整个大学的时间来改变自己。他们自认为成功的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意识到了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培养个性和独特的想法同样重要。
毕业以后,小雨和小宇结婚了。在小小雨或者小小宇出生之前,小雨和小宇商定好等孩子出生以后一定不压抑他的天性,在不偏离正轨的情况下让他自由的发展。当然正轨的限度是他们制定的。
九月怀胎之后,小小宇出生了。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小雨和小宇确实让孩子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后来孩子长大了,上了小学。他们终于暴露出了那些一直潜伏在他们思想中,一直从未离去的“中式教育”。他们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出了学习正常文化课之外,还要学习艺术。他们的孩子甚至连一周的假期都没有,但是小宇和小雨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他们说现在竞争压力太大了,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出路,好成绩才能征服一切。
如果有人问他们:“不是说好不偏离正轨的情况下自由发展吗?”
他们会这样气冲冲回答你:“正轨?学习好成绩才是正轨,学习不好什么都别想玩。如果让他自由发展将来拿什么和别人竞争,拿什么找工作,拿什么生存。”
终于,他们还是把自己活成了“中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