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名为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就以如何挑选幼儿园作为开篇,介绍了她自己选择幼儿园的经历和该如何确定学龄前孩子的培养目标,紧接着说明了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来定位自己、应该具备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只有具有成长型思维的教练型家长,才更容易培养出潜能被无限激发的孩子。随后的大量篇幅分别介绍了性格培养、情商教育、社交能力、习惯培养、性教育各方面应该如何去做,亲子沟通、亲子游戏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孩子有规则的爱和有界限的自由,最后重申了父母自我成长的重要性,提升自己才能成就孩子。
家长首先要有学习成长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到孩子,尊重孩子,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再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身教大于言传。
摘录金句
真正的教育本来就没有现成的路,只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吧。
所谓“亲子阅读”,“亲子”比“阅读”更重要。这是你和孩子之间一段高质量的陪伴,在这段时光里,只有书籍和陪伴,你们只需要好好享受这个过程就好。
所谓“退出”,并不是停止对孩子的关爱,而是调整关爱的方式,让自己的爱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坚毅并不是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而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遇到挑战却不放弃。
育儿的本质归根到底是陪伴而不是控制,陪伴孩子去体验、去经历,而不是让他成为我们心里那个“理想的孩子”。
育儿的道理都只是“术”的层面,而“道”的核心在于家长本身。如果没有“道”的支撑,家长掌握再多的“术”也无济于事。
长期的批评、唠叨是慢性毒药,它会侵蚀亲子关系,会降低你对孩子能力的信任,也会阻碍孩子自尊的建立。
孩子不需要父母帮他做很多事,但他需要父母教他如何独自去完成很多事。
有些路,尽管很难,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走;有些情绪,尽管难受,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体会。
“希望我们都可以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而不是用愤怒的力量来遗憾。”
规则和爱是平行的,界限和自由是共存的;有规则的爱和有界限的自由,才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生的财富。
学习育儿方法,不是为了调教孩子,更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为了搭建一个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