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①自然。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④,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注释:

        ①希言:少说话。这里引申为统治者少施政令、与民休息之意。

        ②飘风:大风,强风,狂风。

        ③骤雨:大雨,暴雨。

        ④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积极修道的人。此处指统治者按道施政。

        ⑤失:指失道或失德。

译文:

        少说话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就像狂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一样。谁造成它这样的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长盛不衰,何况人呢?积极修道的人,才能与大道合为一体;勤于修身养德的人,就能与德行合为一体;失道、失德的人,就要承担失道、失德的后果。与大道融为一体的人,大道会帮助他成功;与德行融为一体的人,德行会帮助他成功;失道失德的人,大道也会听任他走向失败。诚信不足的人,就会有人不信任他。

解读:

        老子提醒得道的圣人,要行“不言之教”。他以狂风暴雨不能整天刮个不停、下个没完为例,说明滥施苛政、虐害百姓更是不可能长久的。这个比喻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说服力。

        老子告诫执政者,要遵循道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他认为,暴政是长久不了的。执政者清静无为,社会风气才会安宁平和;执政者恣肆横行,人民就会反抗他;执政者诚信不足,老百姓就不会信任他。纵观历史,哪一个施行暴戾苛政的执政者不是短命而亡呢?

        中国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仅仅存在了十几年,原因何在?就是由于秦朝施行暴政、苛政,人民群众无法按正常方式生活下去了,被迫揭竿而起。另一个短命而亡的王朝隋朝,何尝不是因施行暴政而激起人民的反抗,最后被唐王朝所取代的呢?

        执政者清静无为,不对百姓们发号施令,不强制人民缴粮纳税,这个社会就比较符合自然,就比较清明纯朴。执政者与老百姓相安无事,执政者的天下就可以长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