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学的是思维,用的是规律。这句话早已耳熟能详,茧子都快出来了,怎么还在说啊?
茧子出来了,如果用的时候做不到,即使再说一万次,还是要反复讲、讲反复。对于黄帝内针的学和用来说,这句话实在是太重要了。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明了阴阳,剩下的就是在学中用、用中学,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患者是最好的老师。
为什么不说病,而是说不适症状?黄帝内针讲的是随证治之,对治的是各种不适之症。
所以平时不要问什么病怎么治,也不要问黄帝内针能治哪些病,人体的病,一般会表现为症。
但是症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是上焦、中焦还是下焦,有哪些具体表现,这些必须要表述清楚,要不就没办法识证用针。
探讨人体一些不适症状的处理,重点不是所对治的不适之症本身,而是一起学习识证辨证思路,强化对症的认知和把握能力。
随证治之、同气相求,这些都要以症为向导来实现。同时,通过对不同症状处理的了解,在实战中反复熟练规则规范的使用。
这里要注意的是,关注的焦点应锁定在如何运用规则规范解决问题,而不是规则规范能解决哪些问题。这两句话表面看似乎没有多大区别,实际上有着天壤之别。
如何运用规则规范解决问题,反复磨合的是规范规则的使用,未来可应对的是黄帝内针适用范围内的一切病症。
规则规范能解决哪些问题,似乎一下子可以对治一些病症,如果不明所以、不能建立内针思维,记住的病症还是相对有限,学针的路可能越走越窄,甚至背离内针之道。
还有人经常会问,这个病用哪几个穴位?如此提问,要么就是没有学过内针,要么就是没有学好内针。
不明理,不下针,这是黄帝内针十分鲜明的特点。明了理,这样的问题是无论如何不会提出来的。如果是应急,另当别论。
同样,讲人体一些不适症状处理,尤其是讲一些具体案例的时候,千万不要机械的去记什么穴位、什么经络可以治什么病,这些原本不是什么诀窍。
黄帝内针法无定法、随处下针,不是依靠某个穴位、某几个穴位组合来治病,否则就是一叶障目,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真正应该悉心体察的是如何科学运用法则、规律,逐步建立并形成符合内针规范、契合自身特点的思维体系。
况且,每个人用针思路不同,同一个症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人扎同一个患者、同一个症,每次用针的思路也不会一样,只要同气不失,具体的方法有很多。
所以在探讨案例时不要拘泥于某个定式,尽可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要符合法则,每一针都有其应有的作用。
还有就是进针的方法、手法,那也不是黄帝内针的重心所在,每个人对针的理解不一样,进针的思路不一样,同样也是法无定法,各有不同。
更何况,黄帝内针对进针手法原本没有特别讲究。我们需要审慎留意的,是以怎样一份心念来把针放入患者的身体,以怎样一个动念来完成与患者的交感。
说来说去,还是回到开头,不管症如何千变万化,守住规则、把住规范,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学的是思维,用的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