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21,尽心章13-9-2》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今天是戊戌年乙卯月壬戌日,二月十五,2018年3月31日星期六。
[朱子注]
德,谓所得之善。尊德,则有以自重,而不慕乎人爵之荣。
义,谓所守之正。乐义,则有以自安,而不殉乎外物之诱矣。
上一节讲到,孟子说游说之道在于嚣嚣。嚣嚣,就是自家有一段快乐无求于人的意思。如何做到这般悠然自得而无所外求的修养境界呢?
第一是自足于己,就能做到得失两忘,也就是说,心中要有追求真理的求道之心,则能不因算计利害而患得患失;摆脱了利害纠结,就有机会打开一个全新而广阔的新世界,进入修养的中道境界,做到允执厥中,惟精惟一。
第二是无求于人,就能做到穷通任于所遇,我自随其所住,到哪儿都是顺境,也就是说,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就能摆脱眼前得失,立志于天地,随行于八达,宁静致远,海阔天空。生活中的很多挫折和坎坷,往往是心量狭小乃至自私造成的影响,如若打开心量,则好坏都能容,何处不快活?
这一节,宋勾践顺着问孟子,怎样能做到悠然自得而无所求呢?
孟子给出心诀:尊德乐义。什么意思呢?第一层意思是说,嚣嚣,不是装得出来的事,不能靠矫情饰貌,悠然自得无所外求有内容,缺了内容,光有形式没用,也就是说,靠演技没用。第二层意思是说,悠然自得无所求,靠的是反求诸己于内而无待于外。这内在是什么呢?德。
什么是德呢?行道有所心得叫做德。
要行道,首先要有道。有道的反面是无道。无道,就是昏沉无明,则干出来的必然是暴虐自私的事。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人,立志首当其冲,而立志呢,也必须志于道而后正。有些人也立志,但他志于什么呢?名、利、权和酒、色、财、气,比如说李林甫、秦桧。这就像我们常说勤奋是美德,这是过于简化的说法,并不准确。美德离不开勤奋,但勤奋的人,不一定有美德。比如说,世上很多抄袭的、造假的,也很勤奋,难道勤奋就是美德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勤奋是不是美德,取决于义。
什么是义呢?所守之正。进退取与,各有所宜,这叫做义。
尊德乐义,从根本上符合天理人情,所以,若能修养出尊德乐义的品格,则做人就能享受最大的快乐。嚣嚣而悠然自得,自足于己,无所外求。
尊德,则良贵在我。孟子说:"惟大人可以格君心之非",格是格正,就像一个方正的模子,可以作为标准,以此格正心态精神,防止走错走歪,只有这样的修养,可以藐之而不以爵位为值得羡慕光荣的事。
乐义,则真趣在我。乐义则无固无必,无意无我,不固执不必须,不臆测不自我,接受一切境界,随所遇之境而安,利害不能萦于心,则心无所累。《心经》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觉悟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尊德乐义,则人知之可也,人不知亦可也,嚣嚣而悠然自得,自足于己,无所外求。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