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潇老师经常提到,一的力量。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积累一点,保持稳定的进步频率,时间幅度拉长一点都没有问题。就是不要想着一次要吃成胖子,从一点一滴的成就感积累起,这样的成长方式是真正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以前我的观念是,要不我就一次性做好,要不我就干脆不做。这是急于求成的表现,一旦在短期之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会很快对事情丧失热情或者选择放弃。比如说以前练了一年多的吉他,当时已经弹的很熟练了,并且很多歌曲都能完成,但一看到高手,就觉得自己练了这么久不还不及人家基本功,就开始失去兴致。因为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的目标,就是能自由弹唱、独奏、扒谱,这显然是练琴多年才能达到的水平,而对于初学者,这完全是一个理想化目标。当仅仅去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就会开始觉得遥遥无期,在未真正开始修炼之旅之前,信心已经被自我打击得差不多了。
没有给自己的成长一点时间和空间,而且当你放弃了,就不仅是从零开始,而且你会在潜意识里边累积一点挫败感。如果长期的变换目标与跳动的话,这种挫败感甚至会让自己喘不过气。
今天在接受心理咨询时,我跟咨询师谈到了这近一年来的成长。Ta说你跟一年前的自己已经有很多不一样了,如果要对比,那就跟自己比,因为跟别人比意义不大。即使我们有时会走的比较慢,但我们始终在保持前行,有时感觉到累了就原地踏步休息一下,这样都挺好的。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或许慢慢走出来后,你就可以写一篇长文,关于如何从焦虑症走出来? 在当今社会其实焦虑的群体不在少数,你的亲身经历会带给不少同类人启发的。
在昨晚的助人者成长团体中,我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我上去配合朱老师做了示范。一直以来成为众人中的焦点是我所恐惧的,我会坐立不安,恐慌,不知目光该落到哪里。而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即使带着感觉,还是可以去做该做的事情,为所当为。当我面对朱老师时,从他的眼神当中,我感受到了力量,我的内心逐渐回归到稳定感,并且能与当下的自己连接,我开始旁若无人地诉说着关于自己的受情绪困扰的一切,而在集体中,这更像是一种宣告与告别,告别那个旧我,那个隐藏已久而又不敢自我暴露的自己。而当我袒露自己时,
在整个过程下来,老师给我的反馈是,我很有跳跃性与打岔,这样使得他需要在咨询过程当中更加专注地去把握到我所要表达的点,时时刻刻引导我回归到咨询的主题与目标。一方面是在现场时的紧张、焦虑感,另一方面是我头脑中容易浮现很多杂念,注意力时常不容易集中,这也是自己需要成长与修炼的部分。
如今的我没有一味地被感受牵着走,人的感受比较易变,但这不会影响到我们使用韧劲与意志。在可控范围内,对做一件事情的坚持,这事感觉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昨晚朱老师谈到在深圳参加课程时,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感觉到无限悲伤,而当有情绪时,能感觉到眼睛是最直接能感受到,在那一刻就哭了。我当时在想,朱老师真的好真实,能够如此敞开地说出这一切真实的感受,真的是很有力量的人。我们的很多情绪,尤其是我们称之为负面情绪的部分,很多时候是不被看见,甚至会习惯性隐藏,觉得会让自己感受到软弱、不堪、羞耻等。而或许可以试试,当我们去直面,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诉说内在的冲突时,会发生什么?或许你能看到另外的一些可能性。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过往当中,我如此苛刻地要求自己,理想化自己的生活。在跟朱老师学习的这段时间,我从萨提亚的学习当中,感受到好多正向的思考与内在资源的运用,这是我在最开始所没有期待的。有一位朋友问我说,觉得哪个流派好?我说,选择适合你的流派,只要你学得足够深入,它们的根源都是有共通的部分。我就从朱老师身上学到了好多,甚至有两三次与他一同喝茶交流时,在谈话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内在无限的开放,这种无比放松的空间,也是很难得能体验到的。
上午的国学课结束后,有幸能与朱老师、潇老师一起到楼下吃干面,能跟他们多了一些交流。因为潇老师分享了过去半年自己走出焦虑症的经历,所以我也对这事希望能有更加交流,我说自己之前一直很焦虑,而现在感觉越来越好,很大一部分应该是我越来越能活出一致性了。关于这一个部分,在之后我不断走出来后,会用更多的时间与经历做一些关于自己更加透彻的分享,我相信会有不少人也会有感同身受的经历。
午饭后跟老师们喝茶聊天,朱老师分享了在深圳创伤工作坊的经验与故事,我听的着迷,越来越感觉萨提亚值得学习的实在太多了。朱老师的将很多萨提亚的信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一直强调体验性为主,每次上他的课程我都收获满满,心存感恩!
在这一路,我铭记每一位支持鼓励我的人,也感恩是他们让我看到自己的进步、资源与能力,这些是无价的,把目前内在的根基打牢了,后面更多地成就感就不断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