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都市渔村”

公园大门

蚝壳墙、波浪瓦

今天应朋友之邀,前往东平河东平大桥附近河段北侧堤岸的“渔村文化公园”参加合唱团的演出。

我哪里会唱歌,一出声就会被发现五音不全,而我这朋友却是文化公园合唱团的成员,我来陪她唱歌的。这样的节目我愿意参加,庞大的合唱团正可以滥竽充数。

渔村文化公园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一年总会来三五次。因为这一带非常热闹,尤其是一河两岸的夜景那才叫迷人,很多远路的人们也会到这里看灯光秀,何况还有夜游船可玩儿。

有很多时候去对岸的图书馆、湿地公园、科技馆、文化馆、乘游船,我会舍近求远(我家不远处就有地铁站,一站地可到达对岸),步行过东平大桥去对岸。那样的话,渔村公园和东平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更是别有韵味。

等我进了公园,悠扬的歌声就传入耳鼓,来到现场更是被震撼了。只见在公园的长廊里,身穿红色上衣的指挥、他身旁的乐队、面前及两侧唱歌的人们严肃认真的态度,不时翻动歌篇儿、齐声高唱的坚强有力的歌声都让我感动。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大概有一百多人。

我站在朋友身旁,她卖力地演唱,犹如站在几千人的大舞台上正式表演一样一丝不苟,脸上带着丰富的表情,加上简单的肢体动作,俨然歌唱家般地投入。这一时刻,我真的感到无地自容,声音小得像蚊子似地嗡嗡叫,只有我自己能听得见,成了名副其实的滥竽充数了。

演唱终于结束,我象得到特敕令一般开心,总算解脱了。而我的朋友还意犹未尽。你看,喜欢和不喜欢做的事,结果就有这么大的差距。

鱼篓

蚌壳房

我们沿着东平河边走,来到公园内河边停着的若干小船上去买鱼虾。

船上挂满竹枝的串串鱼篓,张张渔网,还有掺杂着水乡特有的味道,彰显出传统渔家的样貌。

渔家卖鱼就在船边,你要什么品种,他就将绳子挂在船上、装有鱼虾沉入水里的鱼护提上来任你选,选好后,他又把鱼护放下水去。还为你把东西处理干净。

朋友买了一些鱼,看着渔民要杀鱼,我就逃得远远的,到不杀鱼的地方看热闹。我从不买活鱼,也从不指使别人替我杀鱼,也从不收拾活鱼。朋友了解我,所以从不笑话我。

渔村文化公园没改造之前,就是东平河畔的一片滩涂,离河边再远一些就是菜田和简单的渔舍。

改造后保留了部分有特色的渔民旧屋和一些建筑、牌坊。

公园内鱼的元素随处可见,大门处写着“渔村文化公园”建筑的后墙就是用蚌壳堆砌的,还用灰瓦片弧度造出波浪的形状,草坪上“停”着两艘渔船,还有“乘”着小舟的大榕树,立着“渔村”的牌坊,瓦脊凸显出岭南特色。

现在,它被打造成了一个有特色的“都市渔村”,不错的休闲景观公园。

大榕树乘舟

盛开的夹竹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