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
早上静芳在群内发了一篇文章《建立统一战线》,笛哥回复说:“文章写得好,反思总结得也好,如果错字再少点,会更好。错字会让人觉得不认真,或者文化水平低,都会降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是职业病,也可能我有点完美主义吧,看着这么多错字,忍不住提出来……”
笛哥把错别字认真地圈出来,截图发到了群里。
不一会儿,静芳出来说:“感谢你的关注与赋能,(是用语音完成的文章,音同字不同的现象就比较多)非常荣幸遇到您这么认真细致的完美主义者,看来我又要成长一大截了……以后发文章读三遍再发……”
伙伴们纷纷为两位点赞,一个治学严谨,一个虚心接受,可能这事儿轮到自己身上,心里就会不舒服……还有专业的李老师说了“的地得”的用法,“的、地、得”的一般用法:“的”后面跟名词,“地”后面跟动词,“得”后面跟形容词。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大伙儿都表示以后写文章可得注意了。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词“闻过则喜”。能指出来错的,那是高人,怀着喜悦之心接受错的,更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如果想让一个成年人有闻过则喜的能力,打小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说:“妈妈,我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妈妈什么反应呢?不是怼孩子一顿,而是非常高兴。孩子纳闷了:“我被批评了,你怎么这么高兴?”
妈妈笑说:“老师批评你,是重视你,是喜欢你,是爱你,是关注你,是相信你能改正才批评你的呀,所以你被批评了,是高兴的事。”
孩子:“哦。”“那你被批评了有没有感谢老师啊?”“老师批评我,我还得感谢老师?”
妈妈:“给你打个比方,有一天你在家玩的时候不小心脸上弄的都是灰,你出门去买菜没照镜子,你不知道脸上有灰。走到小区门口,迎面走过来一个叔叔,一个阿姨,叔叔看到你脸上有灰,笑笑走开了。阿姨却拉着你说孩子你脸上有灰。你说谁对你好啊?”“阿姨好。”“是啊,阿姨不说你不知道啊。”
“哦。”
“孩子,老师批评就是老师告诉你脸上有灰啊。以后老师批评你,你给老师鞠一躬,说老师谢谢你批评我,你是为我好,老师你在乎我你重视我。”
这就是教孩子闻过则喜的能力。
生活中真是处处是学问。
成功日记:
1.我跟阿莲姐说这得辞职啊,这课一个都不想落下。阿莲姐说:“你工作咋样?”我说一开始学这个就是想跳槽呢,但是通过这两年多的学习,发现工作挺好的,会计工作熟练得很哪,老板也很好,同事关系也没啥问题,待遇方面……但是这个心理咨询、讲课呀这一块也超级喜欢。阿莲姐说:“那你不辞职,再把这也弄好,样样都可好,不就行了?”也是。
2.感谢巴华、郭小勇老师的笔记
3.郑亚楠老师发的思维导图又简洁又流畅,逻辑性极强,完美。
4.双圈理论解决工作问题,很顺溜。
5.需要成就感来提升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