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
——书里的这句话停留在我的脑海中很久很久,时常拿出来提醒自己。
本文的读书笔记来自得到专栏作者万维钢《高手》。书中观点有些其实并不认同,但是他提供给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你也许会从其中得出解决老问题的新思路。
正如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的名言: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1、
想创新,反而应该多设限!
提起创新,我们一般比较强调自由,总想打破一个什么规则或者禁忌去创新。但在很多情况夏,人为设定一些限制,没有那么多自由,反而更有利于创新。
有几组实验。
让小老鼠去拨打一根杠杆。有的小老鼠可以随便怎么拨打,而有的小老鼠被限制只能用右手拨打——结果一段时间后,受限制组的小老鼠学会了各种不同的拨打方法,而自由组老鼠会的方法反而较少。
还有一个实验,让学生探索通常用来做防护包装的小气泡塑料布都能干什么。在实验之前,一组被要求写篇文章,设想自己在一个短缺的环境中成长,第二组则写文章暗示自己在一个富足的环境中长大。结果发现短缺组的学生找到了更多使用气泡塑料布的方法。
还有很多研究发现,给一个预算限制,再让人去设计一件产品,比没有预算限制的情况下的结果反而更好。
2、
怎么样才能做到年薪千万?
今天的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很多专才,可是真正值钱的却是通才,尤其对于领导性职位。
经过调查4500名CEO履历发现,他们总共从事超过3.5万个不同的职位。
“通才式CEO”的平均工资比“专才式CEO”高出了19%。
如果是特别复杂的业务,比如涉及公司合并、收购之类的技能,通才的工资比专才高出44%。
而实验显示,如果一个人在职场上只扮演过两种不同的角色,那么他将来升为高管的可能性只有2%,而如果他至少干过5种不同的工作,那么他成为高管的可能性会超过18%。
如果你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有一个方法是:
你选择两项技能,并且把每一项技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同时拥有两个能排在前25%技能的人是极少的,当然如果有第三个更好。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应该再加个什么领域的技能,那么,建议你练习演讲。
3、
CEO的曝光率
经过研究人员统计,一个CEO的媒体曝光度越高,他收购别让人公司的时候愿意支付的溢价就越高。
4、
数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不要多想
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一篇文章让你几个小时写完,内容就已经很不错了,非得让一个写作班子花上好几周的时间写,这文章里面必然会加上各种不该有的细节。
一个决策能抓住重点就很好了,非得考虑各种不重要的因素,最后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就是长考出臭棋。
而有一个场景也是常常见到的。
一个报告准备得非常详细,列满各种图标和细节。但是却常常经不起大领导的几个问题。
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在一线做事的人用了很多精力专注于各种细节,可是大佬想问题却是非常写意的——他们三言两语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并以此做出决策。
这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做过大量的功课,掌握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可是他们的决策水平依然很差,难道说,对于一个问题思考的多,反而没有好处?
这个问题,数学家早就想明白了。如果你的模型涉及决策和预测未来,那么精确写实往往不如粗略写意。事实上,你的模型越写实,你的最终效果反而会越差!
数学家把他叫作”过度拟合“。(书中对于数学家对此怎么定义用了很长的篇幅阐述)
因此,数学家们为了避免过度拟合,经常要人为地减少模型的复杂度。
其实,有时候想的多,不如想得少。
5、
怎么练习抓重点的思考?
关键在于,要懂得忽略一部分的信息。
第一,限定思考时间。比如,一个小时之内必须完成报告,或者一个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会议。其实开会也好,写报告也罢,考虑的时间越长越无法保证效果,反而是有时间限制的情况夏,你才会逼着自己去考虑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限定内容长度。比较有名的是”电梯谈话“,你能不能在乘电梯这点时间内说清楚你的方案。
第三,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要用粗的马克笔!笔画越粗,对你的思维越有利,越能逼着你去思考大局。如果你使用圆珠笔,无形之中就会陷入关注细节的思维模式。
6、
喜欢=熟悉+意外
有一个音乐app,他最早的算法是只推荐用户没听过的音乐,但是在内部测试的时候,程序有个bug,在新音乐之外还错误推荐了一些用户已经听过甚至熟悉的音乐。这样测试了一段时间发现效果还不错。后来程序员发现了bug,立即改正,让程序只推荐新的音乐,结果发现改正后的算法反而没有原来的受欢迎。
所以,你可以留心一下,现在所有的音乐app基本上都是这个算法。
人确实喜欢新奇的东西,但是如果这东西过于新奇,又会让人觉的害怕。
因此喜欢的关键点在于,要在新奇和熟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我们并不喜欢完全陌生的东西,而是希望能从中发现点熟悉的元素。
”尽可能的前卫,只要能被人接受“Most advanced yet accepted。
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的设计特别大胆,但是观众还能马上理解。
7、
得体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叫得体?亚当斯密的定义是:就是你做事最好能符合别人的社交预期。比如身边一发生什么事情,一般人的反应是大笑,你最好也大笑;一般人如果是微笑,那么你最好也是微笑。如果身边的人都在微笑而你却在大笑,这就叫不得体。当然那时的社会没有那么多元化,人也没有那么宽容。其实现代人也有这样的心理需求,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心知别人不得体,但是懒得理他罢了。
8、
人们最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合作?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先把三个陌生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30分钟,然后把他们分开,让3个人分别作一个游戏。游戏中如果任何一个人作弊,其他两个人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判断另外两个人谁有可能作弊。
观察结果发现:如果一个人有作弊行为,那么有60%的可能性,别人能事先猜出来他会作弊。换句话说,
换句话说:只要短短30分钟的接触,我们就能有很好的把握,知道一个陌生人是不是一个会作弊的人。这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显然主要看气质。
而“好人”的气质是怎么修炼呢?
研究人员阐述: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要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运气的因素,不要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一个承认运气的人,自然不会去抢别人的功劳,那么合作者就会信任他。
科学家还做了一个实验。
他录了两段采访,访谈对象都是一个虚构的著名科学家,他发明的新药获得巨大的成功。
两段访谈的唯一区别在与:
“运气版”中,这个科学家说虽然我们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其中也少不了运气的成分,还讲了几个好运气的事件。
“能力版”中,科学家就只说团队付出极大的努力,尤其还说明,是自己的一个关键贡献,才让这个新药取得成功。
然后科学家把两段视频随机给人群看。结果是:大家对“运气版”更为买账。
所以对于高水平合作者来说,你承认运气因素,反而还能给自己加分。
9、
最理性的,是抑郁症患者
如果一个人看什么都也别准,对于局面有着精确的判断——他可能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有一个实验:让一群人玩一个游戏,然后每个人评估自己的表现。结果发现,正常人都是高估自己,说凡是表现好的都是因为我能力强,凡是表现不好的都是因为游戏本身有问题或者运气不好。可是有一种人却能精确评估自己,他们的自我评估和实验人员给他们的打分是一致的——他们是抑郁症患者。
什么叫抑郁,抑郁也许就是当你清醒认识到社会真相的时候,你所产生的一种情绪。
而在美国的律师中,得抑郁症的人数比其他职业要高3.6倍。这是因为律师这个职业不允许你盲目乐观。作为律师,你必须在打官司之前考虑到各种最坏的结果,什么事情都要往坏处处理。这是一个谁理性谁赢的行业。
难得糊涂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你要真的看清了,你就抑郁了。
所以,以上这些理性分析,听听即可,真的太理性了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