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边有《学习之道》这本书,已经很长时间了。很久之前看过一遍,没有看懂,就放到一边不再管了。直到今天又重新拿出来,今天看了三章,有这些感悟想与你分享。
不是喜欢学才能学的好
原来总会有喜欢学才能学得好这样的错觉,但实际上应该是学的越好,你才会越喜欢学,而越喜欢学,才会在它上面花费越多的时间,形成良性循环。
考大学报志愿也会出现有前途和感兴趣之间的矛盾,从上面的来体悟,那就应该选自己有潜力的专业,让它变为自己喜欢的。
参加了复盘营,虚舟老师说你们的大脑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而在这本书里边有类似的话,让我看了以后非常惊喜,我们的大脑生来就配备了非凡的心算能力。我们对梳理知识都有着天生的敏锐和直觉。那就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对自己设限。
有时勤奋也是一种病
现在不管是网络还是公众号,都会强调,没有人的生活是轻松的生活,自律才能让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有的时候他勤奋也是一种病,可以放轻松一点,其实这就是作者想说的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新的心智模式的运用。
就好像刚学习的时候,如果不读教材,不上课,不看在线课程,甚至不问那些会的人,盲目做作业,这就是还没学会走就开始跑。
盲目的勤奋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任何学科中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两种基础思维方式的相互切换。
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可是当遇到确实觉得难的问题和概念的时候,可以停一停,就好像我在刚开始拿到这本书读的时候会觉得深奥难懂,就没必要硬啃,放一段时间,等我重新把它拿起来的时候会发现真的很有意思,原来觉得难的也能看懂了。
行动是不可避免的,犯错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空想心智模式,就像之前我想训练自己的写作,可是呢,总是想呀想,总想学习到最完美为止,才开始动笔,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的,应该去练,然后在练中进行发现问题,再进行解决
同行的人总是有跑得比自己快的,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仰望同学中的佼佼者,然后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被落下,但是匆匆忙忙追赶领跑者,可是这样就没有给我们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真正的掌握学习材料,结果就是仍然被远远的甩开,严重地就会半途而废。
不要着急放慢脚步,也许会得到惊喜,细嚼慢咽,让我们学习的更深入。
武装大脑的最重要一个窍门就是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当自己就是觉得累的时候,要停下来休息,精力充沛的大脑工作一个小时,强过疲劳的大脑连续工作三个小时。
所以呢,不要指望考前通宵能够让我们在考试中考好,即使准备的再完美,大脑就已经不会正常运转了,成绩怎么会好呢?
关于创造力的建议
神经心理学家罗伯特比尔德给出了关于创造力的建议:
001创造力是数量上的竞争,就是作品的数量,不要担心将自己的作品公之于众,确实非常痛苦,但是这样做会有最好的收效,
002要战胜恐惧,如果克服了恐惧,事情又会怎么样呢?多做几次,如果不喜欢当时的这个结果,那么就再来一次。
003接受批评,批评有时会让我们变得更优秀,不要有玻璃心,把作品展示给他人。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作出新的改进计划,把问题追根溯源。质疑自己的设想,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