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因事请假总是难免的,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
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有几次请假的经历,因为十分意外,所以刻骨铭心,叫人无法忘怀。
一、假公济私
记得在儿子的幼年时代,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我打算把孩子送到苏北他姑妈家去,让他奶奶在哪里一起度过高温季节再回苏。因为通常情况下,那里的气温要比苏州低2℃左右,而且不像苏州那样闷热。
当我向顶头上司W说明情况、并递交请假单时,W竟对我说:“你不要请假,去出趟差吧,顺便把孩子送过去。”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这样我不但可以避免因为事假而扣奖金,而且还省下了路费,还有出差补贴。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领导让我出差只是个幌子,实际是在照顾我——去拿一份资料,那资料并非急用,完全可以让对方邮寄过来。
只有以“努力工作”的方式来回报领导了——本能的内心独白。
二、假私济公
儿子考上大学,双休日报到,我请了三天事假(周三~周五),送儿去学校,来回五天。
当时向顶头上司J请假时,尽管J表示同意,却又拖了一句:“本来想让你到芜湖工地去一趟的,既然你有事要请假就算了,回来再说吧!”其中的潜台词很明显——我的私事影响了公事,虽然准假了,但总感觉不爽。
原计划星期三晚上出发,星期四、星期五在天津旅游两天,星期六给儿子办理报到入学手续,星期天晚上上火车,星期一清晨回到苏州,可以按时上班。
有道是“计划不如变化快”,由于某种原因,后来改在星期五晚上出发了。这样一来,星期三、星期四实际上不需要请假了,那么问题来了:要不要去上班、重新请假?既然事假已经请好了,何必再去折腾!反正带薪假用不完,多上两天班也不可能得到表扬,更不会有什么奖励,还是在家好好歇歇吧!
后来星期五晚上出发,星期六早晨到达天津、给儿子办理好报到入学手续,星期天晚上上火车,星期一清晨回到苏州,按时上班到岗。
早晨到达公司时,别人跟我打招呼都说“老刘把你儿子安排好了!”“刘工你从天津回来了!”但我的领导J就是和常人不一样,还没有到上班的正点,劈头就问:“刘工你从天津回来有没有到芜湖工地上去弯一弯?”我当时就懵了:同样是顶头上司、同样是请假送儿子外出,之前的领导W让我假公济私借出差之名去办私事,而这一位领导J,却要求我假私济公——在我请事假办私事的情况下“顺便”去办公事!况且,之前只是说“回来再说”,并没有说“回头去工地弯一弯”。
本来,因为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心情特别好,工作热情自然也很高。可是,大清早,顶头上司的那么一句话,如同当头一盆冰水,让我从头冰凉到脚,说实话这一天再也没有心情干活了——脑子里反复盘旋一个问题:我的领导怎么会这样?
老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也一样,不怕不识领导、就怕领导比领导。以前的顶头上司让我假公济私、现在的顶头上司却让我假私济公!同样是顶头上司,差距咋这么大呢?
三、无假之假
还是因为儿子,当时儿子刚上初中。由于骑自行车摔了一跤,胯关节发炎疼痛住院,双腿不能着地,需要大小便时不能自主下床,只能由我抱着他去卫生间,他爷爷、奶奶、妈妈都不能胜任此“职”——体力不足。而且,因为每天挂水若干,小便很多,去卫生间的次数自然也就多了。无奈之下,我只得向时任顶头上司H说明情况、需要请假。这一次又是一个意外——H说:老刘你请什么假,没事你就在医院陪你儿子,有事我打你电话,手机不要关机就可以了。
如前所述,我只有以“努力工作”的方式来回报领导。
四、火上浇油
新宅装修与装饰公司产生纠纷,项目经理带着几名工人对我实施围堵、不让我出门,让我无法上班。于是我先拨打了110,再给我当时的顶头上司J打电话,简单地说明情况:因事不能按时上班,需要晚一些才能上班。
至于“因为什么事情需要请假?”没有详细说明,至于“需要晚多长时间?”一时也无法确定,只能事后再说了。
事情处理结束后,一看时间,去公司吃免费的工作餐已经来不及了,于是骑车到厂门口,在一家餐饮店吃了一碗面条后,就匆匆赶到公司,向领导J说明详情。让我倍感意外的是,还没等我说完,这位领导J就随手拿出一张空白的请假单,让我补办半天的事假。
在领导来看,让你补办半天的假已经够意思了,因为实际上不止半天。但在我自己来看,早知领导如此较真,干脆请一天假了算了,何必匆匆赶来上班!按照公司当时的规定,我每年有12天的带薪假,我似乎都从来没有享受过。平时也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而且,双休日出差、加班是家常便饭,从来没有调休、也从来没有加班费!对此,领导却从来没有较真过。工作时间办私事,领导就较真;业余时间办公事,领导从来不较真。
与装饰公司产生纠纷,本来就已经够窝火的了,又碰上这么一位单向较真的领导!
五、还有这假?
那年12月初,岳母去世后的第二天(星期天),我打电话给我的部门领导:“我岳母昨天去世了。”“哦。”短暂的停顿以后,见我没有继续说话,于是领导催问:“那你打电话给我的意思是……”“休假。”我回复。没想到我们领导却对我说:“你的假已经休完了,没有假了。”
我知道,她所说的“没有假了”,是指国家规定的15天的带薪年假已经用完了。没等我解释,领导就给我摊开休假“账单”了:本来如何如何、后来如何如何……她说的是最后几天年假在最近一段时间陆续休完的事。因为是最近的事,所以记得清楚、讲得仔细。
尽管她一开口我就知道她的意思,但是,出于对领导的尊重,我并没有打断她,而是耐心地听她讲完,然后我才解释道:“我说的是丧假。”“什么假?”可能我们领导从来没有听说过,所以很陌生。于是我故意加大音量、拖长声音:“是丧——假!”“丧假?还有这假?那我去管理部问一问。”“是三天。”最后我补充一句。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死了人,那都是天大的事情。在人家死了人的情况下,我们领导对于休什么假的问题还那么较真,真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