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讨论了那么多天数学,搞的每次动笔都要先烧掉自己一大半脑细胞,今天换个“轻松”点的话题,谈谈逻辑学。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人类的七大基础学科,这七大基础学科依次为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排名第二的逻辑学可谓独树一帜,首先资历够老,早在几千年前,爱琴海岸边的古希腊,恒河畔的古印度,以及东周百家争鸣时代黄河流域的中国,都曾先后发展出各自的哲学体系,不论是亚里士多德有著名的“三段论”,还是老子的辩证法的思想,早在轴心时代就开始发挥它的魅力,到现在都被后人惊叹。其次是与时俱进,从传统逻辑到数理逻辑,不断退陈出新,紧跟时代发展而不落伍,更别说现在提倡的批判性思维,也离不开逻辑学的推理和论证。可见逻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所以逻辑学,同数学一样也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学科,尽管我们看起来并没有因为没学过系统的逻辑学,而生活质量变差,甚至基因里天生带着一些“归纳”“演绎”的方法,已经够应对生活上的绝大多数事,就算没有专业培训,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思想,可我们的观点真的就是“理所当然”和“合乎逻辑”的吗?我们的思考值得推敲和琢磨吗?
答案可能让人大失所望,逻辑学并非生活上的因果规律,生活上的“逻辑”和真正逻辑学,还是存在蛮大差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总要提批判性思维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逻辑可能不够用了,那就要从头来学习科班的逻辑学。
举个例子,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情况:A邀请B一起吃饭,B觉得时间不好掌控,有的时候会回复A:“我可能去”或者是“我可能不去”。
按照日常的理解,B的回复好像讲的都是一回事——“不一定去”,仅仅情感上有强弱区别和去的概率上有差别,但逻辑学首先就是要求对概念或定义有严谨的明确的界定,所以B的两种说辞是完全不同的回复。
因为,如果两个事情的反面(对立面)一样(相同),那么他们的正面也一样(相同)。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推出“可能去的”反面是“不可能去(一定不去)”,“可能不去”的反面是“不可能不去(一定去)”,“一定不去”和“一定去”又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在逻辑学上“可能去”和“可能不去”就不是同一个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对这个回答的使用是有失偏颇的。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解释,不自觉的开始“怀疑人生”,原来逻辑学居然如此“杠精”,这不就是在咬文嚼字吗?好像和前面讲的逻辑学的高大上,一点关系都没有,也看不出来对生活有什么指导作用,关于这点,我们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