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有时候就是一门玄学。
我信爱情的存在,也要因为爱情而踏入婚姻,如果爱情不存在,一个人也不会悲惨不堪。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我渴望爱,很多的爱。从父母的婚姻我就知道没有爱的两个人在一起,对谁都是一种折磨,一种无尽的孤独。
每次和别人讨论起喜欢什么样的人,或者是被介绍的时候,总是会被批评“你眼光怎么这么高?”
“我有吗?”
没说一定要帅。
没说一定要有钱。
没说一定要有个好工作。
没说非要一米八。
仅仅是需要一个能够说得来话,相互之间在现在以至未来能相互尊敬,平等。而不是女的演变成生育工具,家庭保姆,或者男的什么都得听老婆的。这都不是我要的平等,我不相信一个不平等对待女性的人能够带给我幸福。
又会被深究“说得来话”太难了,所以到底如何能够做到彼此不相知的两个人共度一生?为了单纯的完成结婚,生子这些人生的过程,将自己置于无限的孤独之中,实在是一种深渊,对于我来说害怕至极。
和朋友在微信里聊天,她说起有个男生在追她,可是这个男生连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谁都不知道,和她没有共同语言,这要怎么谈啊?我们两个调侃说:不读书的男生不能要。截了个屏发在朋友圈,结果一大堆人来和我杠。
“我是觉得为什么要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呢?能不能放过那些作家?还有为什么要用这个斯基来找话题呢?谈点生活里真实有的东西不好吗?”
很多人都支持这样的观点,还有的认为我把所有人一棒子打死了。
对于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来说,能够与之讨论自己喜欢的作家,就好像喜欢游戏的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玩游戏,懂这个游戏;就好像喜欢美食的人喜欢和对方谈论吃的;农村人娶媳妇,肯定也喜欢一个会干各种农活的。
怎么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希望能够与另一半有共同的兴趣就成了苛责。
这些作家在有些人的世界里,就和平时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这就像聊八卦一样,自然而然。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这样成了别人眼里眼高于顶的人,我还真没那么看得起自己。
我的要求仅是我自己的要求,你不爱读书,那你可能有其他感兴趣的东西,会有与你相同的人与你相遇。你不能说我苛责你,对你有要求,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条件好的人很多,能够唤起我爱的能力的人零星。
我不会因为你的在外条件而爱上你,因为我不需要一个长期的饭票,我能够养活自己。我不会因为你是个很好的人,就赶紧抓住你,这是一种利用。
至于我喜欢什么样的人,遇到了我就知道了。可以说“独特”,然这种“独特”仅为我所见。灵魂相知的两个人会懂得彼此。
世间的爱情总难以圆满,总在各种各样的阻碍中相行渐远,这些阻碍有来自自身的懦弱,爱人的奇怪行径,有不爱、不懂爱、误会,或者从未相信过其存在。
爱情于人来说,只不过是婚姻的前奏,一个形式过场,目的达到了,就无所谓再继续。甚至原本爱意浓浓的两个人,因为琐事就恶语相向,究竟是婚姻禁锢磨灭了爱情,还是我们大多数人从来都不曾有爱的能力。
亦或是在生存的压力下,爱变得微不足道,不存在。特别是在一个男女不平权的社会,还是这样一个社会中的农村。谈及爱情好像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所有人中,最难做的就是媳妇。大家眼里媳妇只有勤快不勤快,能不能生个儿子,不能够有半点的脾气,不能够聪明。温顺,听话,勤快被传颂,称赞。
看似是褒奖,实则是对女性的重重要求,枷锁。为了那被压榨的劳动力,为了能够控制。
逛微博时看见蒋方舟说:“逐渐发现男性宣称‘喜欢聪明的女生’大多是叶公好龙。”
大概他们理解的“聪明”是“听话”,“识时务”。
时常和我妈开玩笑,问她我可不可以不结婚,或者可不可以我到了三十岁了不要催我应该嫁人了。
很多时候,人们的结合有的是为了能娶到媳妇,能嫁出去,为了合适的条件,为了别人口中的年纪到了,该结婚了。这个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演变成非做不可的强制性压力,砸向每个人。
人该快乐,人该自由,人该幸福,人该相互友爱。然而该在这些方面,却被忽略得彻彻底底。
深思我对婚姻的恐惧,其实是恐惧婚姻背后的那层不平等,那层压迫,以及自我的丧失,消磨殆尽的爱意。
假如我没有做好随时离婚的准备,我是不会和谁走进婚姻。假如一段婚姻之间不存在爱意,就没有再维持的必要。无法走下去就该及时抽离。
为家庭牺牲的男人太少,为家庭牺牲的女人却太多太多。
可能我现在天真,不懂现实残酷,但我希望关于爱情,未来依旧能有23岁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