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写到融资日记4的时候应该是这一轮的结束,没想到发生了峰回路转的情况,这完全在意料之外,但我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回顾和记忆。一方面对于团队而言是一次很棒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这是一次期待中等到的市场正向反馈。这其中有太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如果不进入这个环节,恐怕一直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无从去了解我们的运营中应该注意的点在哪里。
这件事叫做dd,中文名叫尽职调查。
熟悉vc打法的人可能对这都会不屑一顾,那么假如你看到是这种感觉,请自动关闭。我想说,对于我们的团队而言这算是灰常专业的第一次。(我们之前也经历过一次尽调,但远不及这次来的那么令人忐忑。之前因为朋友在中间斡旋的关系,所以关于数据和相关尽调基本上属于过场,大部份尽调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而不是团队整体)
在周三我们确定了周四尽调的决定。需要交待一下背景,这次来的机构是我见的第一个VC代表,见完之后并无反馈。但由于新加入同事的关系,我再次获得了与我见过的第一个机构面谈的机会,这一次谈不知道是我发挥的好,还是看在新伙伴的面子上,对方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第二天即敲定了DD的决定。而且非常巧的是,居然机构还是派的同一个人过来进行资料收集。我一度觉得与此人是无缘份的,总有一种不知道如何和他对话的感觉,很淡,不知道如何去抓住的直面压力。
来的当天,他给了我工作清单:
1.见大概4个客户(上下游各两家)2.见团队核心成员并做单聊。3.运营数据提供并或者允许他查看。
名词阐诉:运营数据:日成单量 来电次数 询价频次 来电与最终成交数比例等与此相关的重要数据
由于他来的比较晚只能跟客户做了一些交流后,天就彻底黑了。晚饭后我送他回酒店,在路上我反而觉得蛮轻松的自己挑起话头问,第一次聊完以后究竟是对我们项目存有什么样的疑虑而放弃?我想如果我们依然不能够解读清楚在他心里存有疑问的点的话,那么后面所有的事情其实已经不需要做下去了。我说,让我们摊开来讲吧,不要有什么顾虑。他说,是的。当时有疑虑而且很大。主要集中的两点:1.市场容量问题。他认为市场空量不够大。2.sku太少。
我想说,或者那个时候我真是表现太坏了。这么近乎业内常识性知识点的问题居然完全浇灭了vc想要更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当然这一回,我已然经过历练所以这两个疑问当然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问题,只是稍加解读一下使得对方更容易理解就可以。
vc等到达酒店前才说,没想到我有如此大的变化,不得不令他另眼相看,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一些停顿,然后他用了“AMAZING!”来表达他这次的观感,直言不讳的说,他喜欢富有激情的创始人。在前一次他看到我的感觉更多的是保守,甚至于不那么自信!但这一次我给了他说想要与我更多的聊一些的感觉,本来他说“我来之前也不知道要跟你聊什么”,好吧,很显然这次的出发点本来是为了老板的安排,出于他的立场看来是根本没必要再跟进的。所以仅仅几个小时,我在我的地盘上向他展示了我的hold力。不过我事后也有回看,也许他那样说也是因着老板的指派压力而已。但我可以从这些来告诉我的伙伴们,我们的进步非常明显,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来,我们都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次认同之旅。
第二天vc代表很早就来了办公室,然后跟我签了nda即开始工作。当你可能要向vc展示过去的明细数据时,一方面需要证实流量为真,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平台上已有的数据,特别是细致数据。所以签NDA是必要的程序,不是为了保护对方,更多的是保护自己的私密不外泄。
由于分工不同的问题,实际上公司全盘数据都掌握极为清楚的我知道的只有后台的老大。但是这位姐姐恰恰又是蛮随意的。后来我回问她时,她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想说的也会说不知道,看心情回答问题。真是一头冷汗,不知道当时那个VC是哪样心情?
说这个并不重要,在进入这个环节前我大概对小伙伴们可能有的反应也是心里有些知道。所以在前一天晚上特别开了一个微信组让有经验的同事大力分享了一些经验,比如对于一些基础数据的统一性回答(这不是要造假,而是不同岗位对于一些数据的理解是带有岗位特有的局限性以及个个体的并非统一性理解),比如总共的客户数,大概交易量,每天的交易完成单量统计等。这些算是基础数据,但是有一些伙伴只负责一块领域,所以对于总体性的概念会有理解偏差,而盲目回答反而给调查方造成困惑自然也有可能造成对己方的不利。
其实我的伙伴们都算非常真诚和朴实的人,大概每个跟我团队打交道的外人都会获得这种体验。请不要误解为这是一个绝对正面的事情,反过来说这是一个相对保守并起码没有完全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团队,诚如我身上一样常常带出的感觉是一样的。虽然我努力在做一件互联网的事情,但是关于与此的连接性还有一半停留在传统或者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当然这也是我执着于不断去碰壁跟各路VC接触的初衷)。这当然是需要被大力改造的一个方面。
下午的时候,根据安排,调查员被同事带去我们的直接客户处进行实地调研。天擦了黑才回到公司。不要以为这样就结束了,简单的吃了快餐后,进入了档案查阅阶段,比如已有文档的查阅,包括合同,协议书,交易数据流水并就着表格进行他期待的数据分析,获得他想要的关于数据真实也健康性的体察。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归档在仔细的小伙伴管理下一直做的还是不错的,但直到从档案袋拿出来才发现归置的算是牛头找不到马嘴,她很低声的在我旁边说,老板,对不起,让你丢脸了。
其实谈不上跟丢不丢脸有关,调查员看这些的目的也不在于要看我们的档案管理,究其目的在于查验交易是否真实而已。摆的好不好看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就内部管理而言,如果这个没有做好,有一天真的要回查一些数据对我们自己确实是个无意义的事情。既然做了归档管理,那么对我们的意义比对外的意义来的更重要,我们要的是一旦需要查实一些东西,可以通过清晰的档案随时查找到要的合同明细。所以,我接受调研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通过外部人来看,我们的内部管理还有哪些问题,那些平常不以为然的地方,应该需要被注意到。
做完这些时间已近晚上8点,开车送走他们。在路上,随口问感觉如何呢?调查员很随意的说,不错啊,挺好的。真是一头瀑布汗,因为这个习惯用语我在VC那里听到很多了,后来他笑说,调查显示还是不错的,非常有潜力的一个项目。他很细致的问了一些东西,不过我想说,小伙子的记性有待提高哈,同一个问题会再回来问,好吧,我可以理解为,他想看看是不是始终是同一个答案。
老实说,这并不是一个给人感觉很NICE的VC经理,所以我们第一次大概都没有留下好印象,所以他才说你那会儿是来拿我练手的吧。我指的NICE并不是指别的,而是指面对面沟通容易制造温和气氛的人。比如他的老板,我想我大概也算是扛顺风旗的那种创始人,碰到对味的VC人就会显示出自己潜在能力,或者说像CEO的样子。如果不对盘,大概就会生涩,甚至自己有时候都有一种想尽快结束谈话的感觉。所以,我想,找到懂你的人,这一点比你会不会讲故事,我觉得更重要。因为对的人,你的情绪会放松你会得到暗示和鼓励,反而促使你会讲的更多更好。
再一周我们的融资基本上就结束了。非常感谢那个只听我讲了BP,见了我两次,第二次就拍板说看好我的投资人(后来他团队里的副手说,老板就是看中你的人了,你的故事基本没有听懂。幸好,我没有辜负他的期待,我现在讲的比那个时候肯定能让他听的明白了)甚至从头到尾都不曾提起要做DD。也非常感谢我的小兄弟不遗余力的帮助和推进,小兄弟算是我们项目的第二个编外FANS,刚刚聊了这个话题即说要投我。好吧,这是感情。还有感谢我业内的客户代表,我们都称他为大师,大师是第一个问我,小方你要不要钱?早在2014年的5月。我记得我说我不知道要钱来干嘛?他说,没关系,我帮你写方案,我教你花。大师,我现在知道要花钱了,我们说好了,PRE A留给你的!
感谢大川,我想我会很快走到你能正面我的那个阶段的,感谢那些帮助和给我聊天机会的VC们。当然最后最后要感谢的是一直没有放弃我们的滕妈妈,这周,小龙虾说好了,等你。
有太多的人要感谢,同样在创业的嘉嘉,VICKY,Iris,刚结婚的新郎官(在你结婚前还拖你出来聊项目真是太麻烦你了),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感谢在常州的小伙伴们。
所以,总结感谢以上的各位,排名不分先后。
最后的最后,我们要暂别融资,勒紧裤腰带悬梁刺股的干活,在这个浮躁氛围下,真实将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武器,所以我们用真实发声,用扎实做事,从小产品走入大世界!期待我们华丽转身的模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