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懂了《项脊轩志》,也读懂了文字的克制

老早就读过《项脊轩志》,只是一直不懂这篇散文到底好在哪里 。短短几行字,写了那么多人物,又是祖母、母亲,还有用人阿婆,只在末尾用几句话写了自己的妻子。

文中的文字也简单,一个奇怪难懂的词都没有,可是文末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为什么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能得到这么多好评,为什么这样一篇看似平平无奇的文章得到那么多人那么高的评价,这个疑问从我读过《项脊轩志》后就一直环绕不去,直到刚才,我读了一位老师的解读。

我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文章好就好在文字的朴实无华又有张力,用短短几句话、几个字描述祖母、母亲、妻子的对话,背后的深情却让读者感同身受。

再读《项脊轩志》,看着他和祖母、和母亲的点点滴滴往事,我也想到了我的祖母和母亲。我的母亲去世很多年了,祖母也刚刚去世不久,不论她们走了多久,很多小事总是不自觉过电影般浮现在眼前。

这些事,在她们生前,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可她们走后再想起来就像金子一样闪亮珍贵。

归有光最厉害的就是自己看似一点没有抒情,却卯足了劲让读者抒情。

想起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项脊轩志》一样,刚开始读,根本get不到这首诗的好,也体会不到杜甫作这首诗心中的沧海桑田,直到听过蒙曼老师的解读,才激起心中的千层浪。

现在,终于学会了读文读诗的方法,就是在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后,用心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文字。读书真的是很好的丰富自己最好、最省钱的方式,大家一起读起来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