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和生甘草的应用,因为宋本的《金匮》跟《伤寒》的关系,凡是《金匮》的方,都习惯用生甘草。
医案学习:后脑勺长脓疱,或者是长青春痘、暗疮等,要看是否有恶寒、发热、汗出,如果还有脉浮的,就代表说:它虽然是个脓包,可是她的身体的反应是一个太阳经受了邪气,阻断太阳经的这个抗病现象出来,用轻剂量的桂枝汤。青春痘长在脸上、脖子上、背上,然后太都分布在后脑额跟背部,就说明是后面的太阳经不够通,吃桂枝汤。阳和汤----是一个很补肾阳的。有熟地,肉桂,鹿角胶,附子,都是补肾的药。白疥子和麻黄,白疥子是去痰的,用麻黄把这个疮推出来。阳和汤治鹤膝风、贴骨疽、乳癖、乳岩,乳房长的肿瘤,如果是乳房长的肿瘤里面是有脓的,但没有办法跑到皮肤来,加土贝母。贝母是一个排脓的药。有些人身上、脸上或哪里长一小粒肉球,这些我们叫“疣子。“疣子”就是皮肤受到了病毒的感染,变成一个寄生在你的皮肤上的另外一种。像这种疮疽类,用很多补阳的药,然后用麻黄把这个阳药推出来,才让那个“阴疽”能够发。一个人吃的太素的话,神经的鞘子都没有,摸他的皮肤他都会觉得痛,有些人还会莫名其妙的耳鸣、脑鸣,是胆固醇不够以至于神经短路,快点吃鸡蛋,然后再吃一些补肾药才会有用。现代人的便秘大都是体质太寒,所以肠胃都不会动,吃了补阳的药,反而大便通了。忽然膝盖酸痛,这种叫做鹤膝风,像鹤的膝盖,那种膝盖病老人家久了以后,好像只剩下一个膝盖,大腿小腿肉都不见了,就像鹤的腿一样。那这种老人家的腿酸疼,实用阳和汤很有用。肝气郁结的妇女,肝气不通畅,需要吃姑嫂丸、逍遥散。柴胡是一味疏肝的药,而用柴胡疏肝从经方柴胡汤出来,柴胡汤在经方治的是少阳区块的病,是胆经经过的地方,这个地方好多淋巴,那淋巴不通,用柴胡把它清掉。厥阴肝经的病是没有用柴胡的。用桂枝当归汤或者用当归四逆汤,在经方的世界要疏肝的话,就是用桂枝、当归、芍药这几味药。桂枝汤,桂枝疏肝,芍药养肝血,生姜、大枣、炙甘草可以调理脾胃,一贴桂枝汤代替掉时方的逍遥散。桂枝汤,芍药再加一倍,然后再加上麦芽糖就变成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是补肝的第一方!有那么多的芍药养肝,桂枝疏肝,然后调理脾胃。“有病则病受之”,意思是如果你是感冒吃桂枝汤,桂枝汤的药性会对你的感冒做一些影响,以至于你的身体会形成一个要发汗的结构。但是如果你不是感冒,吃桂枝汤,那桂枝汤在你肚子里面就,补脾胃,疏肝,养肝。汗后致虚救法,吃了药发表,发汗太多人虚了,如果是出汗不止的话,用桂枝加附子汤。如果是这个人阳虚到好像也没有表症了,可是莫名其妙又烧起来,这种阳虚的发烧我们就用真武汤。刚开始是是桂枝汤证,开了个桂枝加浮萍汤,吃了这个方发了汗,但烧还不退的话,又加了一个三一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小承气汤加大承气汤),这个思路是在这个病人身上看到他的舌苔呢又黄又厚,太阳表症的病人出来了,有这种上火的症状,太阳病很快会转入阳明区块,阳明区块就是发高烧大便不通,转入阳明区块,一开始转的时候应该是用白虎汤,阳明区块转到比较底的话,它变成便秘的时候,那要用承气汤。孩子的病是惊风。也可以说是这个发烧已经超出我们一般说的桂枝汤的范畴,这个发烧已经很像是脑膜炎,小儿麻痹。就是这个小孩已经是发烧到僵直、抽搐、眼睛翻白,舌头红红的而舌带白,脉浮缓,好像还出得了汗,症状来讲,还是有桂枝汤的证存在,开了桂枝汤,剂量放足,开的是大人的桂枝汤的份量。治风湿病, 用桂枝汤做底子去加一些祛风祛湿的药。这个病人的主症是有风湿酸痛且还有怕风跟沉重感。怕风,桂枝汤治的卫分有风邪,治风湿威灵仙、木瓜也加下去。如果病是在腿的话,才会加点牛膝。有一种病,是一个人的左半身跟右半身完全不一样。身体左边会出汗右边不会,或者是左边很热右边很冷,就像一个人从中间对切成两半,当一个人左右很不一样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个人的气分跟血分是有隔阂的,不能够通的。要(治)左右不相通的特效药就是桂枝汤。皮肤痒的风疹的患者,脉是浮缓的,有汗出恶风的,桂枝汤的主症比较扎实。相反的,皮肤痒这个主症比较不重要,所以就先从桂枝汤出手。这个人很容易出汗,动不动就一身汗,那个也不是忽然一阵的,那个是自汗,自汗是表阳虚。表阳虚时方是用玉屏风散,就是以黄芪跟防风为主。经方是桂枝加附子汤补表面的阳气。一个人如果营卫不调,往往就是常年累月处在低烧的状态,每天量体温都是37.8℃。那这种长期低热,通常最基本用的方就是桂枝汤。孕妇有这个脉浮而弱,然后体温偏高,就用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