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眼帘的这本书的‘护封纸’很有特色,质地是偏软的,两层叠加,白色为底,以黑金为主色,凸显《六朝华伦研究》六个字,而镶嵌在书名中的顿号、逗号、句号,别具匠心,寓意深刻,让人特想去翻看书的内容。
这是本学术著作,内容很专业,但作为我这个不善于作画,而喜欢看画的欣赏者来说,读起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生涩。书中提到的画,尤其是《洛神赋图》,我在故宫博物院看过多次摹本,喜欢看,但也只是看个热闹,这本书从画论的角度对这些画又进行了解读,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默默地想着要再去看看《洛神赋图》。
作者陈传席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曾任美国塔萨斯大学研究员,马来亚大学、拉曼大学教授,出版了60余部学术著作,还有部分在国外出版。
这本书是《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作者在书中提出“儒、道互碍”的观点,儒家是入世的,代表着积极进取,道家是避世的,代表消极退守。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儒、道互碍的具体体现。
六朝画论中宗炳的《画山水序》最有价值,但我更感兴趣的是顾恺之的故事与他的画。
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他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被研究专家誉为:是中国画学演进史上的开山祖,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独辟弘途的功臣,是第七世纪以前的唯一大家。
借评顾恺之厘清六朝绘画发展
六朝绘画评论家对顾恺之有不同程度的评价,其中当属谢赫的评价,让人对顾恺之有了些理解。谢赫用”六法”论论述了顾恺之的画,把他的画列为三品。谢赫对顾恺之的评价如此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姚最第一个奋起反对,但他对谢赫的反驳没有讲出太多的道理,再加上他不是画家,别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会轻信。后来唐代的张彦远也不承认顾恺之是第一流画家。
顾恺之创作故事
顾恺之很有名望,他的文才很高,他的诗评在曹操之上。但在作画这块,大家的评论不一。绘画评论家把他和六朝的几位画家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我们既能感受到六朝画学的演进历史以及各位画家在山水画中的影响力,也更加明确了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贡献。顾恺之的“传神论”代表绘画的大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我会在看热闹中寻找人物的气韵,内心也随之生出更多的欢喜。
这本专业书还对六朝画论的论文、标点和注释,以儒、道互碍视角进行了阐释,其中还有一些玄学,非专业人读起来还算是有趣的,古文爱好者读起来会更加有意思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