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小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后来又从事相关的工作,组织过很多马拉松活动。因此对跑步有各方面经验可以分享。
年轻的时候搞运动,每天要跑十公里,人确实会变得非常瘦。但是我发现,一旦自己的体重低于某个数值的时候,各种各样小毛病就会袭来,比如容易感冒、关节疼痛等等。我并不在意,还是咬牙坚持训练,后来就出现了血尿的问题,四处求医不得其解。有意思的是,一旦我停止跑步,血尿就会马上消失。后来运动医学专家告诉我,这是所谓运动型血尿,是因为长期激烈的运动,血液循环加剧对肾脏形成压力,部分血液会从肾脏细胞膜渗出,就会出现运动型血尿的现象。
从此以后我明白:跑步并一定都是对身体有利的运动。它的作用是因人而异的,而且一定要适量得法。而这也让我长期对跑步心存疑虑。
如果一个人业余时间做身体锻炼,可以多从事一些技巧性的体育运动,比如乒乓球、太极拳等等。大运动量的、枯燥的、反复机械性的运动对身体内脏并不是非常有利,比如心脏负担过重、尿酸大量形成对肾功能的伤害、以及长期跑步对关节的损害。如果实在是喜欢有距离的运动,其实可以考虑步行或骑行。
由于笔者也时常组织马拉松比赛,因此身边也有很多跑友。他们几乎“有马必跑”,经常组团在国内各个城市、甚至世界各地游走,有的近乎走火入魔。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长跑会上瘾。这是因为长跑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让人有一种愉悦感。这种快乐会让人成瘾。
我经常看到一些跑友,瘦得不成人形(肌肉脂肪含量很少),抛家弃子,背着行囊成为职业“跑者”,他们在获得了跑步的快乐的同时却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这似乎已经不是体育锻炼,而是一种苦行僧似的信仰了。
第二、商业利益的推动。各城市愿意组织马拉松,是因为它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拉动旅游,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宣传的时候片面夸大跑步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而比较少宣传跑步的害处。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跑者倒在马拉松的比赛途中。
其实马拉松活动有很强的公益性,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组织者不能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而应该以人为本,做好参赛者培训。第一要务就是提高马拉松赛事的安全性。
爱好者也要掌握科学的跑步方法,让跑步真正成为有益于健康和人生的活动,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