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缶 字小陶
1965年生 宜兴丁山本土人士
八十年代初就读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陶瓷工艺专业
首个紫砂网红版主 ,培养中国首批紫砂职业玩家
国内首个专业紫砂论坛创办人,2002年先后创办“半壶论坛”“紫砂春秋网”“宜兴陶瓷联盟”等网站
《中华遗产》紫砂专刊特邀撰稿人
三代做壶世家,40年坚持老法制壶,老工老料老形,传承经典,还原明清紫砂壶老壶老味道,其作品曾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首个国内紫砂鉴定专家,曾受邀为数家紫砂拍卖行及博物馆鉴定甄别紫砂藏品,近年退居幕后从事鉴定鉴赏相关事宜。
陈缶先生,少时受姑父徐可棠先生启蒙(徐门紫砂第三代传人),紫砂鉴赏泰斗徐祖纯(徐汉棠之父)关门弟子,颇得徐老宠爱,倾囊解授,为日后鉴定之路奠定基石。
期正逢宜兴紫砂被台湾炒作收藏,行业如日中天,宜兴丁蜀镇不仅是紫砂原产地,此时各历史时期的紫砂作品,也再回流丁山。陈缶先生得以参阅大量历史作品,悉心摹古。探研各时期的紫砂坭料,窑口工艺等差异,溯源砂陶历史。
本世纪初,通过论坛陈缶结识当今诸多文人雅士,在这些人的影响下,陈缶的思想,文化见地得以精进。期正逢互联网时代开启网络元年,陈缶先生决定做紫砂网络第一人,将自己多年的研究分享给广大网友,让全国乃至全世界壶友受益,在紫砂学习路上少走弯路,将紫砂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2002年先后创办“半壶论坛”“紫砂春秋网站”“宜兴陶瓷联盟”等网站。培养了全国许多的紫砂玩家好手,也是紫砂艺人的学堂。紫砂春秋网站推出制作了许多传统经典作品,紫砂定义、新老紫砂概念、紫砂语言等诸多理念,成为现今主流紫砂科普著作的参考文献,为弘扬传统紫砂,普及推广紫砂文化等作出巨大贡献。
现今活跃于全国各地的紫砂大师及中国首批职业玩家,早期学习均参阅“半壶论坛”“紫砂春秋”撰写“紫砂教科书”之“陈缶老师谈泥料”,“如何选壶”逢诸多文献,论坛网站10年陪伴和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诸多大师和陈缶先生成为挚友,对于网站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紫砂春秋”是最好的紫砂学校”。时光不饶人,因身体原因无心打理网站,2019年陈缶先生忍痛关停网站,数百万紫砂文章沉入海底令人痛惜,数十万壶友为之叹息。
陈缶先生对于壶鉴定颇有造诣,深受行业尊重,紫砂拍卖兴起,陈缶先生受邀请参与和信拍卖鉴定,成为我国首个紫砂拍卖鉴定师。
2009年我国将紫砂文化列为非遗产文化保护项,特邀陈缶先生参与《中华遗产》紫砂专刊编撰。
三代做壶世家(徐门紫砂)40年坚持老法手工,传承经典,老工老料老型,其作品均为陈腐十年以上的黄龙山原矿精选紫砂,延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古法炼制方法,还原明清紫砂壶老壶老味道,不过筛不添加自然漂洗。
恪守徐门紫砂规矩法度,形感表达炉火纯青,赋予紫砂生命力,流把紧抱身桶,挺拔而富有张力,朴拙内敛,温润如玉,风格自成一派,其商号“陈缶壶语”“陶然轩”在紫砂收藏圈小有名气,紫砂大师徐汉棠先生、书法家石开先后亲笔提匾。2009年多款壶型,入选中南海国礼名单。2019年旗下艺人作品收录无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