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下笔,总觉得思绪繁多,不知从何说起,总要捋一番,先让自己静下来,然后沿着直觉往前走。喜欢这种随性而为的行文方式,因为内心世界的广阔纷繁,凭理性大概只能窥其一斑,倒不如让感觉自由流淌,去它自己想去的地方。每次写文,无异于同自己的一番沟通,文字可以带人进入更深层的意识状态,也让人看见日常状态之下的另一个自我。我也好奇倘若再过三年,五年,十年,那时候我又将有什么样的感想。
相较于和别人侃侃而谈,我想我更适合自己写写文章,这种交流方式虽然看似局限,但是更加坦诚,自在,生动。似乎年龄越大,越不喜欢向外的社交了。学生时代每个阶段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好朋友,对朋友的理解,似乎就是这个世界上另一个自己一样,那时候与外界的交流还是挺多的。
毕业之后,进入不同的环境工作,也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人,虽然很多人让人感觉很优秀,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深入的交流总是很困难的,或者就是偶尔地碰撞一番,随后不得已渐行渐远。后来慢慢地,对人仿佛就愈发地麻木了,尤其结了婚之后,更加只关注自己身边的小圈子,连以往的亲友都感觉疏远了。于是,朋友这个词,慢慢地越来越遥远。
翻翻其他人写的文章,孤独这个词,似乎是四处弥漫的。他们又是为什么孤独呢,那种孤独的感觉和我的是一样的嘛。
成年人的世界分工明确,角色各异,不像学生时代那么具有共性,人与人的交流动辄牵扯到经济利益,为了生活地更简单,现实之中,我也往往采取最无为的相处方式,有时候活得像个隐形人。大概是因为不论物质或是情感上,对别人所求甚少,自己所能给予的也实在有限吧。这也是因为工作几年后,越来越觉得个人能力极其重要,要不然即使他人可以给你提供短暂的物质或精神支持,终究还是耽误了自己的成长。
但是总不能以封闭的方式生活吧,这样似乎会限制自己的活力,也会扭曲自己对外界和自我的认识。于是总还要找到一个出口。追剧,购物,这些事总能轻易地抓住人的注意力,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总觉得什么都没有留下,反而是消耗了时间和金钱,至于有什么实质性的积累,真的是很少有。于是慢慢地也开始意识到要去有选择性地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了,否则与自我的疏离会愈发严重。其实人内在有一个意识,它是清醒的,若是长时间做无意义的事情,不关注自己本质的需求,人就会莫名地感觉到压抑,这种压抑不是吃一顿大餐可以解决的。或许循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意愿而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方式吧。但是自己的真实意愿究竟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也都无瑕顾及它的存在了。
所以寻找一种方式让自己沉静下来,从外在的焦虑或欲望中抽离,看到自己更完整的样貌,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此,写作大概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可以记录生活的外在历程,也可以呈现内心世界的样貌,在如此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以文字创建一个心灵的小院,即便现实之中只能普普通通,心中清明有光便是安乐。
早上也看了几位简书作者的日更,看他们的文章,被其中的某些文字触动,感觉它们其实就是自己所想表达的一样,这种欢乐真的是让人很满足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不是孤独的。看看别人的生活,或喜或忧,或离或合,人间百态,我只是其一。
兴许人觉得孤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连接方式吧。倘若没有现实中的朋友,那就换一种方式去感知去连接吧,就这样静静地聆听自己,聆听别人,平淡之中,也别有一番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