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我们一家边听新闻边吃饭,提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话题,女儿突然说:“妈妈,你们发现没有,你们小时候的经历已经印在我们的课本上,被我们当做历史来学习了。”这句话让我心头猛然一惊,脑海里那些鲜活的记忆是那样真实而亲切,一幕幕如在昨日旧事,眨眼间,记忆犹新的过去怎么就成了下一代的陈年?
说心里话,我有些不能接受 。是要感叹知识的更替日新月异呢,还是要感叹社会发展的天翻地覆?一颗心还在为美好的未来跳动,一瞬间就被历史课本定格的记忆渲染了沧桑,我想,这应该是不能接受的原因吧。在我的认知领域里,历史应该是原始社会、封建王朝、抗日战争、新中国建立,那才够久远,够古老。相比之下,改革开放怎么也算是时事政治吧,是我的生活呀!这次第,我对时间的概念耿耿于怀。
今天闲暇读报,我的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文字中表示时间的数字,“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上个世纪末”的字眼格外的显眼。是呀,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可不就是历史吗?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必然是关乎我们生活的意义的,对00后的孩子们而言意义早已变得不同。倏然,有一种危机感席卷而来。
首先声明绝不是来自年龄的威胁,而是像手机、电脑、电视、汽车等的产品迭代,是于存在意义上的淘汰。诚然,历史的脚步不可阻挡,更新换代是无法回避的命题,过往生命里的风雨必定成为历史,曾经的生命意义已然铸成丰碑。然而,属于我们自身的崭新的一页依旧等着我们书写,只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就能不断赋予生命新的意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